从分裂到和谐--多丽丝·莱辛《裂缝》中的主题研究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li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丽丝?莱辛作为英国战后最杰出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一生充满着对公平﹑正义、人类和谐的追寻。莱辛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大量阅读俄国作品,在非洲生活二十五年,这些丰富且独特的生活经历使她的创作具有特殊的含义。笔者发现在莱辛众多的作品中,有一条一以贯之的主线就是和谐共生思想。本文以莱辛的和谐思想为主线,分析了《裂缝》中“裂缝”(女性)与“怪物”(男性)﹑人类与自然﹑裂缝人内部由开始的双性同体﹑亲密关系﹑安静祥和的生活到斗争﹑掠夺与反抗、矛盾最后演化到人类的觉醒﹑相互理解与合作这样一个历史过程。人类意识到只有互相帮助、和睦相处、并且尊重地球上的其他物种,才能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面对分裂的文明与世界,莱辛期待通过寓言构建一种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双性同体的生态理想,目的就是想从根本上消除地球上各种关系体之间的不平等状况,并努力实现一种众生平等、万物一体的平等主义理想。在叙事形式上,莱辛运用了后现代主义的分裂与复式多层结构;在文体风格上,运用了后现代的拼贴和戏访的手法;在情节上,运用了后现代不确定性形式。莱辛恰当地运用这种后现代手法,表现了一个多层分裂的现实世界。但小说最后合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的契合统一。男人与女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多丽丝·莱辛创作生涯中最关注的的主题。从《金色笔记》到《裂缝》,莱辛从对个体女性和自然的研究,转移到对整个人类起源、社会生态发展和两性文化研究的关注。《裂缝》的终极目标是构建人类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和谐共生。莱辛的作品贯穿着一个共同的理想—两性和谐、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她的这种理想,反映出她作为一个作家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其他文献
期刊
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是实现企业向精细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经之路。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ffective internal financial con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