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生境界——京派文学的审美现代性建构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675083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和”之美到“对立”、“崇高”(周来祥语)之美,乃是中国美学由传统到现代转变的一个标志。“五四”新文学的主流是将西方现代文明融入新文学的创作中,以唤醒民众,完成启蒙的要义,卡林内斯库的称为“启蒙现代性”。但我们也发现在主流之下的潜流——另一种审美追求,以艺术的自觉为主题,实践着现代性美学的批判和反思的功能,被卡林内斯库称为“审美现代性”。京派作家在“五四”退潮后,开始重新思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审美功能,重新定位文学在艺术领域的地位。有异于西方的颓废、媚俗、先锋等审美特质,京派文学是以中国传统美学的“中和,,之美为依归,以“乐生”境界为终极追求的方式,实现着审美现代性的意义建构。现代性所主张的人的自由意识和生命意识,在京派作家的笔下都统一在现世人生的审美追求——“乐生”境界之中。 在京派文学世界中,在“平淡素净的美”(宗白华语)之中,无论是寄予纯美理想的湘西,还是果园、竹林、梦之谷,都在作家的静观默察中,建构着一种新的人生意义——以天地为心,在现实生活中安身立命的乐生境界。京派在一个传统美学的世界中发掘到的自由意识、生命意识、人生的境界,并将其作为建构现代性的文化审美质料,由此,京派文学实现了对现代美学的批判反思功能,实现其审美现代性的意义建构,实践了传统美学在现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
其他文献
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俄亥俄州温斯堡》(又译《小城畸人》)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对“荒原”主题的一次阐述。它由二十五篇独立的故事组成,其中包括一篇楔
宋代笔记是研究宋代语言、文化的重要材料。南宋赵与峕的《宾退录》属於考据辩证类的笔记,考订精核,《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考证经史,辨析典故,则精核者十之六七,可为《梦溪笔
漢魏時期《國語》的注釋,為人熟知的有鄭眾、賈逵、王肅、虞翻、唐固、韋昭、孔晁等人的七種注本。然而隨著學術時代的變遷,這七家注本單有韋昭注完整流傳至今,其他各家注本均漸
无为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无为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雍南镇位于无为县东部,南靠长江。本文详细调查研究了雍南方言,描述了该方言的语音、词汇和一些较为特殊的语法现象,并把雍南
25岁的高晴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销售。因工作需要,她每天都要打扮得光鲜亮丽,最常穿的就是厚打底袜、职业裙装、高跟棉鞋和棉衣。高晴的棉衣长度刚到大腿,膝盖和小腿都暴露在棉衣外。最近,她常感到小腿酸疼、膝盖时有刺痛、小腿肌肉略有肿胀。去医院就诊,医生告诉她这些症状属于风寒性关节病,如果再不注意保暖,痛感将变强,而且治疗起来也更困难。  厚打底袜、棉质外穿短裤、齐膝呢子裙、雪地靴……即使冰天雪地,也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