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预测性影响道德判断——不确定性厌恶的中介作用

来源 :侯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ing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是一定的社会和阶级向人们所提出的用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它在促进社会和谐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道德判断指的是个体根据道德原则或价值基准对事件和另一个体(或群体)的行为赋予道德价值的行为。它与人们的日常行为息息相关,长久以来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社会生活中,预测他人行为的能力非常重要,因为人们普遍倾向于选择更确定更可预测的行为人作为伙伴。可预测性作为与心灵知觉相关的一种心理特征,可以用来指导对道德的判断。已有研究表明对可预测性的感知会影响人们的道德判断。然而,可预测性如何影响道德判断,其内在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究。对不可预测的行为人及他们的行为进行评估是非常困难的,通常会让人感到不愉快和恐惧。当我们无法预测一个人及其行为时就会产生一种不确定感,这种不确定感会危害人们之间的信任。过去的研究表明,人们对不确定性的厌恶在整个社会领域广泛存在。目前可预测性与道德判断的相关研究只考察了行为人不道德行为的可预测性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并未对可预测性影响道德判断的原因进行探究,研究的外部效度不高。因此,本文从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两个方面切入,分别从行为人的可预测性和行为人行为的可预测性对道德判断的影响进行考察,同时进一步考察可预测性影响道德判断的机制。本文运用三个实验,不断提高可预测性的研究范围,在考察可预测性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的同时,进一步考察不确定性厌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实验1通过考察被试在不道德行为和道德行为情境中对两种不同可预测性行为人的道德判断,考察了行为人的可预测性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实验2通过考察被试在不道德行为和道德行为情境中对两种不同可预测性行为的道德判断,考察了行为人行为的可预测性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实验3在实验2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可预测性影响道德判断的机制,即可预测性对道德判断的影响是否与人们的不确定性厌恶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可预测性影响道德判断,不确定性厌恶在其中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行为人的可预测性会极化道德判断。可预测行为人的道德行为被认为更道德,不道德行为被认为更不道德。(2)行为的可预测性影响道德判断。可预测性更低的不道德行为更不道德,可预测性更低的道德行为更道德。(3)行为人的可预测性和行为的可预测性对道德判断的影响是不一致的,且可预测性影响道德判断的范围仅限于行为,而不适用于行为人。(4)可预测性会影响道德判断,是因为人们存在普遍的不确定性厌恶,不确定性厌恶在可预测性影响道德判断中起中介作用。
其他文献
从基层妇联干部主体经验的微观视角切入,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从三个维度创新性地提出了基层妇联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发现,以群众为中心是乡村基层妇联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提升的前提和基础;经常联系群众、工作深入接地气、赢得群众信任、较强的自我效能感是乡村基层妇联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提升的着力点和关键;合作共赢是乡村基层妇联干部与群众互动的结果,也是双方持续互动的驱动力。三者间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结构,该结构
期刊
根据黄土高原南北样带尺度的人工刺槐林(Robinia pseudoacacia)的年轮宽度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刺槐树木生长趋势,以及刺槐年表对气候响应随降雨梯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延安以北的刺槐样点(绥德、神木)年轮指数近期趋于下降,树木有生长衰退现象;而延安以南刺槐样点(延安、富县、宜君、永寿)年轮指数近期趋于上升,树木无生长衰退现象。气候响应结果表明,刺槐年表对气候响应均以延安样点最为敏感,表
期刊
为持续提升食品安全,强化食品行业监管效能,顺利达成重金属检测基本目标,定向消除潜在风险隐患。本文从技术层面出发,以原子吸收光谱法为切入点,在掌握技术原理、技术特点前提下,探究原子吸收光谱法在食品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旨在发挥原子吸收光谱法技术优势,构建完整化、规范化、体系化检测体系。
期刊
食品当中所含重金属一旦超标,会严重影响食品安全。针对重金属检测时,结合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可以获得比较明显的效果。此种方法不仅操作比较简单,成本也较低,而且检测类型较多,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期刊
目的 研究司库奇尤单抗治疗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皮肤科接受司库奇尤单抗治疗的中重度银屑病患者68例,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皮损情况、关节损害和甲损伤情况以及银屑病共病情况。结果 经司库奇尤单抗治疗后,100%患者达到银屑病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75改善,8
期刊
为了探究增强型层间黏结强度的变化特性及引发该变化的影响特征,以PC-2型乳化沥青透层+纤维加强型橡胶改性沥青碎石封层的半刚性沥青路面基-面层层间黏结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剪切和拉拔装置,测试了10种透黏组合下的层间黏结强度,研究了层间强度整体增强效果及各阶段增长规律。同时基于温度区间划分和逆向建模技术,分析了温度区间、界面细观形态对层间强度变化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增强型层间黏结可以显著提升层间剪
期刊
医学界对银屑病的认知逐渐从局限于皮损深入到了银屑病疾病,进而上升为系统性银屑病。为了提高系统性银屑病的诊疗评估及综合管理,深圳市银屑病学组专家们通过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阅大量文献,咨询并借鉴其他专科经验,7次小组会议深入讨论,并建立微信群进行即时交流,历时5个月拟定了银屑病疾病活动度评分的初步方案。
期刊
银屑病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其病因复杂,患者人数庞大。银屑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该文对银屑病流行病学特征、病因学、外用药和传统系统用药应用的注意点、新兴的生物制剂和小分子治疗、银屑病的共病控制及患者健康教育等做一个简要评述。
期刊
生物制剂及其小分子靶向药物因其卓越的疗效和较少的不良反应,逐渐成为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但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后出现湿疹/特应性皮炎/荨麻疹等Th2型炎症性疾病的现象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报道和研究。本文主要从遗传易感性、免疫失衡、皮肤局部微生物感染、生物制剂分子结构等方面对其机制进行综述。
期刊
为探讨钢管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短柱的轴压力学性能,对8根钢管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短柱和4根钢管高强混凝土短柱进行了轴压试验,主要考察了钢纤维掺量、含钢率、钢材强度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钢率与钢材强度较高时,掺钢纤维对钢管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几乎没有影响;含钢率与钢材强度较低时,随钢纤维掺量增加,试件由剪切型破坏演变为腰鼓型破坏;试件表面局部破坏逐渐减弱,峰值点后承载力趋势下降减缓,塑性变形能力与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