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范围不断向周围扩展,土地利用结构也随之变化,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生态调蓄能力正常发挥。海绵城市理念主张城市开发建设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最大限度的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循环特征,减小城市建设对自然生态的破坏,维持城市正常的生态调蓄能力,提高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以郑州市为研究区域,分析1988年以来郑州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及其对城市调蓄能力的影响,发现郑州市城市海绵体面积不断减少,城市的自然调蓄能力也在下降。河流水系的变化能够从侧面体现郑州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且河流水系对调蓄能力影响的可采用几个指标进行量化,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近年来郑州市河流水系的变化情况及其对调蓄能力的变化的影响,得出郑州市河流水系的变化降低了河流自然调蓄能力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从提高郑州市城市可持续性、提升水系调蓄能力及不同土地利用性质低影响开发措施方面提出郑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策略。文章的主体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海绵城市理念、本质及其建设途径,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海绵城市等进行阐述,并对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情况以及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水文过程和调蓄能力影响研究进行了综合论述。第二部分是郑州市土地利用类型和水系结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分析。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数据,建立了以不透水表面为主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结果显示近年来郑州市城市不透水表面面积和比重逐年增加,植被覆盖表面先增加后减少,水体和其他类型土地一直处理减少状态;对土地利用程度进行分析发现,郑州市土地利用程度处于较高的水平,表明郑州市土地利用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对水系结构的分析主要通过河流长度、水域面积、河网密度、水面率、水系连接度等指标来反映,近年来郑州市河流水系还在持续消失,不利于城市水体对暴雨内涝的正常调蓄。第三部分郑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策略。本文从提高郑州市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升水系调蓄能力及不同土地利用性质低影响开发措施方面提出郑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策略。首先要保护和修复郑州市现有生态海绵体、修复遭受破坏海绵体;营造新的海绵体;升级城市排水管网,构建高效排水系统;提升废污水处理率,提升中水利用比率等方面;接着从保护现有水系和生物多样性、增加郑州市水面率和河道蓄水空间、提高城市水体连通度构建城市水系网络等方面提出。最后分别从住宅和商业用地、城市道路和交通用地、城市绿地三种土地利用性质提出低影响开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