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是天麻的道地产区,多年来将天麻种植业作为一项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目前生产中多采用同株自花授粉所获得的种子进行繁殖,多代近亲繁殖导致种性退化,缺乏优质高产天麻良种;加之天麻盲目引种、自繁自育现象较普遍,导致天麻种质混乱。此外,天麻栽培所用种苗,除一部分来自专业公司生产供应外,还有很多来自农户自行生产和销售。天麻种苗质量标准缺失,繁育技术不规范,导致种苗质量不稳定,最终影响天麻质量和产量。针对天麻良种缺乏和种苗标准缺失的问题,本研究以陕西红天麻和云南乌天麻作为种质资源,建立了天麻良种选育体系,获得了四种杂交组合,并对其蒴果、种子形态特征、生物量大小,F1代表现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获得以下结果:1.利用扫描电镜对两种天麻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天麻花粉均呈不规则状,花粉外壁存在Ⅰ级和Ⅱ级纹饰,但花粉粒大小和纹饰类型存在一定差异。乌天麻花粉单粒体积较红天麻大;外壁纹饰方面,红天麻网眼分布较多,且呈圆形或椭圆形,形状较规则;乌天麻网眼面积较大,形状不规则。红天麻网脊分布少,且网脊较宽,乌天麻网脊密集,且网脊较窄。2.天麻四种组合的果实和种子形态可归为两类。果实方面表现为杂交天麻蒴果形态与母本天麻蒴果形态基本一致,其中乌红杂交天麻和乌天麻蒴果较长,呈乌绿色;红乌杂交天麻和红天麻蒴果基部较圆,呈橙红色。四种组合天麻种子均为纺锤形,初级雕纹为长条形网状纹饰,网壁较厚,呈垄起状,网眼向内凹陷,构成闭合系统。但次级雕纹存在差异,红天麻与红乌杂交天麻种子次级雕纹为网眼状,表面较粗糙,呈细纹状-穴状;乌天麻与乌红杂交天麻种子次级雕纹为网眼状,表面平滑,为近平滑-浅穴状。3.通过对天麻主产区天麻种苗长、宽、重等指标的测定以及分析各指标在分级中相关性的作用,最终以天麻种苗的块茎长度、重量作为分级指标。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初步制定了天麻种苗的分级质量标准,分为三级,即:I级天麻种苗:重量≥19.83g,长度≥68.78 mm;II级天麻种苗:19.83 g>重量≥0.76 g,68.78 mm>长度≥17.45mm;III级天麻种苗:重量<0.76 g,长度<17.45 mm。利用制定出的天麻种苗等级标准,可以判断不同类型天麻种苗品质的优劣以及产量大小。四种天麻组合种苗质量等级存在较大差异,杂交类型的天麻种苗I级品率高于自交类型,II级品中,红、乌天麻(自交)占比最高,红天麻(自交)组合与红乌杂交组合不合格品占比最低;产量方面,表现为杂交类型的天麻种苗产量远高于自交类型,红天麻(自交)种次之,乌天麻(自交)种产量最低。4.从土壤类型、海拔高度、培育方式等几个方面对天麻种子育苗的最佳生产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砂质土、中海拔(900~1000 m)和筐栽等综合条件下是天麻种苗繁育的最佳环境条件,有利于提高天麻种苗质量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