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关于“应用美学学科模式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分析当代应用美学相关理论为着眼点,以当前应用美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表现形态为阐释框架,通过梳理考察现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中应用美学的主要存在模式和发展逻辑,最后得出完整的应用美学学科模式应是一个兼具理论性(理论的应用美学)和实践性(实践的应用美学)且向未来开放的多维价值体系的结论。在当代中西方美学界,“应用美学”一词是一个使用含糊、内涵驳杂的概念。广义上讲,应用美学是指美学的各分支部门(如音乐美学、建筑美学、设计美学等)以及美学的现实存在形态及其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狭义上讲,应用美学是指现代社会中美学实际发挥作用的领域,尤指:第一,经济思想、经济活动、经济产品中美学的存在形态和发挥作用的方式;第二,人的生活、学习和修养中美学的存在形态和发挥作用的方式。鉴于应用美学概念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含义交互指称和边界模糊的情况,本文关于“应用美学”概念主要基于二者共同认可的基础,并具体指称:其一,美学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理论表现形式;其二,美学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实践性物化存在形态。前者称为“理论的应用美学”,后者称为“实践的应用美学”。论文根据学科发展逻辑相应地分为如下六个部分(章):第一章:应用美学研究现状。应用美学现实实践的丰富性要求相关应用美学理论具有足够的阐释效力,然而当前的应用美学理论研究却局限于对美学原理的简单套用和对美学各分支学科条块分割式的研究,难以在整体上对应用美学的基本问题加以把握。具体表现在:第一,在研究内容上,缺乏对应用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所涉及的基本问题,如学科性质、学科对象、学科方法、学科目标等问题的研究;第二,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单纯演绎法和经验归纳法这两种静态式的研究方法,这两种方法虽然有利于建构较为完善的应用美学理论体系,但却难以逮及应用美学的“应用性”、“实践性”本质。科学的应用美学学科的建立要求解决当前研究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第二章:应用美学学科背景。应用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既是20世纪西方美学学科自身发展的产物,又是20世纪西方现代工业(工艺)技术发展的产物。从学科外部原因来看,应用美学兴起的原因在于今日发生的“三种变革”,即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人类社会存在的变革与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从学科内部原因看,应用美学的产生又是当代审美文化高度发展和美学现代性长足发展的产物。此外,美学相邻学科的交互作用,特别是“技术”与“艺术”在近代以来的复杂关系也为应用美学的诞生准备了必要条件。第三章:应用美学学科方法。应用美学的学科方法在总体上仍应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决定研究方法。应用美学的历史从哪里开始,研究方法自然也就从哪里开始。应用美学在历史上先后经历了“专业外应用美学”、“专业外向专业内过渡的应用美学”、“专业内应用美学”、“专业内与专业外互惠的应用美学”四个发展阶段,其各个阶段又有其对应的逻辑特征。这种特征就理论形态言,以应用美学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相互依赖的程度大小为标志;就实践形态言,以应用美学产品的功能与形式统一的强弱程度为标志,因而具体表现为“功能阶段”、“功能与形式弱统一阶段”、“功能与形式和谐统一阶段”、“功能与形式即离即合阶段”这样四个逻辑阶段。由于这四个逻辑发展阶段分别与应用美学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相对应,从而在总体方法上体现出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特征。同时,应用美学复杂而又多变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在具体研究时又必须将传统美学所采用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广泛吸收借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其他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贯穿于应用美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过程当中。第四章:应用美学学科内容(一):理论的应用美学。“理论的应用美学”作为美学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理论表现形式和应用美学学科两种存在模式之一,是应用美学学科的指导性总纲。它关联于“实践的应用美学”并具体探讨如下三大问题:第一,应用美学理论的“应用”何以可能的问题,这是应用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性质,它包括应用美学的“应用品性”、“实践本质”和“实现方式”三个问题。第二,应用美学理论的“应用”如何可能的问题,这是应用美学成为一门学科的科学基础,它包括应用美学的“功能美感”、“形式美感”和“审美生理-心理”三个问题。第三,应用美学理论进行实践性应用的基本尺度问题,这是确立应用美学学科目标的基本依据。它包括应用美学的“自然尺度”、“价值尺度”和“审美尺度”三个问题。第五章:应用美学学科内容(二):实践的应用美学。“实践的应用美学”作为美学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物化存在形态和应用美学学科第二种存在模式,是“理论的应用美学”的基本实践方式、实践过程、实践结果及实践目标的总和。它受“理论的应用美学”的指导并具体探究如下两大问题:第一,作为物化形态的应用美学产品,其基本实践途径和实现方式是什么?本文分别将其归纳为“审美生产”的途径和“审美消费”的方式。第二,作为“理论的应用美学”的一种实践应用,其主要作用方式和应用目标是什么?本文将其归纳为“美的普及”和“审美实践”两种。此外,本文还选取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建筑设计作为“实践的应用美学”的一个实践性案例,具体分析了“实践的应用美学”与“理论的应用美学”的关联方式问题。第六章:应用美学学科目标。应用美学学科目标是应用美学作为一种话语形态和实践方式的最后旨归。本文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和当代美学变革的实际,将其归纳为两种:一是作用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观念,实现社会发展观之重建;二是作用于现代社会的日常大众,实现当代国民性之塑造。为此,本文具体分析了如下四大问题:第一,经济思想、经济活动之于美学观念的亲缘性问题;第二,美学思想、美学活动对于经济观念的建构性问题;第三,美学应用与人的自由问题;第四,美学应用与人的幸福问题。通过对这四个问题的分析,本文认为:第一,现代社会发展观与意识形态之理念建构,或许应从经济学与美学双重维度着眼。这样做对应用美学的最大贡献是:它既可以为应用美学的学科建设提供合理依据,又可以使应用美学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建构方式;第二,现代社会国民性之重建,仍可以尝试通过美的普及,来完成全社会的国民素质提升的任务。比起伦理的、政治的等其他方式,美的优势就在于它是最天然、最直接和最正当的方式。在最后的结语部分,本文对应用美学学科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应用美学(理论的和实践的)虽然已有长时间的发展,但目前作为一门学科的成立还远未成熟,本文所做的也只是一项学科“模式”的尝试性建构工作。科学意义上的应用美学学科的建立,需要所有美学学人的共同努力。概括起来,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是:文章立足于现当代中西方应用美学研究和发展实际,以崭新的视角和适当的研究方法,诠证了应用美学的学科性质,厘清了应用美学的学科对象,建构了应用美学的学科模式,展望了应用美学的发展目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本文回答了应用美学的基本主题,即:“美学应用与如何应用”的问题;解决了应用美学的难点,即:“应用美学的理论与实践如何关联”的问题;肯定了应用美学的发展前景,即:应用美学能够解决功利主义的审美消费与审美的世俗救赎这两大审美现代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