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对流制备钯催化膜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wa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催化剂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在加氢、氧化等反应体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涉及到与产品分离的问题,传统的离心、重力沉降以及板框过滤等方法均不能有效地分离纳米催化剂。反应-膜分离耦合技术将催化反应过程和膜分离过程集成,能实现催化剂与产品的原位分离,使生产过程连续化,但细小催化剂会吸附于泵、管路以及膜的表面,造成反应器中有效催化剂浓度下降,使得催化活性与膜通量下降。将纳米催化剂负载于陶瓷膜上制备催化膜,则可以避免纳米催化剂与产品的分离问题。常规浸渍方法仅能将纳米颗粒负载于陶瓷膜的表面,而在膜孔道内难以负载纳米颗粒。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设计并制造了强制对流制备催化膜装置,尝试采用强制对流法将纳米钯颗粒负载于陶瓷膜的表面及孔道中制备钯催化膜,并以对硝基苯酚液相加氢制备对氨基苯酚为模型反应测试所制备的钯催化膜的催化性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首先,尝试采用强制对流法将纳米钯颗粒负载于经硅烷偶联剂KH792改性的陶瓷膜上制备钯催化膜,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能谱(EDS)、高倍透射电镜(HRTEM)、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电子能谱(XPS)及程序升温还原(TPR)等技术对钯催化膜的微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强制对流法制备钯催化膜时,纳米钯颗粒可负载于陶瓷膜的表面及孔道中,且钯的负载量显著高于采用常规浸渍法制备的钯催化膜,使得其催化性能明显优于常规浸渍法制备的钯催化膜。  其次,研究了钯催化膜制备过程中的膜改性条件、钯盐溶液浸渍条件以及还原条件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制备钯催化膜的参数为,膜改性:6 g·L-1的硅烷偶联剂KH792溶液改性1 h;钯盐溶液浸渍:30℃下15 mmol/L乙酸钯溶液中浸渍12h;还原:30℃下水合肼还原1h,蠕动泵转速30r·min-1。在该条件下制备的钯催化膜在对硝基苯酚催化加氢反应中显示了较好的催化性能。  最后,考察了所制备的钯催化膜催化对硝基苯酚加氢本征动力学。结果表明,当蠕动泵的转速大于50 r·min-1时,扩散影响基本消除,反应进入动力学控制区;反应对于对硝基苯酚的反应级数为0,对硼氢化钠的反应级数为0.75,反应的活化能为8.45 kJ·mol-1,指前因子为4.24 mmol0.25·L-0.25·min-1。根据上述结果建立了钯催化膜上对硝基苯酚加氢的本征动力学方程,模型计算得到的对硝基苯酚初始反应速率和实验结果相一致。研究工作为钯催化膜及膜反应器的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带蒂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 年1 月~2011 年12 月收治的24 例不同类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在
  目的 讨论内踝部皮肤缺损的治疗.方法 对2011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收治的7例因外伤导致内踝部皮肤缺损患者,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大小3.5cm.×4.5cm.~8.0c
学位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SD)联合移植皮瓣治疗手部挤压伤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 手部严重挤压伤患者行一期清创,联合使用VSD 彻底引流坏死组织,二期联合游离或者带蒂皮瓣
学位
学位
  目的 总结腓动脉穿支皮瓣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 2007 年5 月~2008 年10 月,开放伤后继发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19 例.清创后创面范围为8cm×3cm~11
  目的 总结应用不同类型的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 2009 年 1 月~2012 年 5 月,应用不同类型的皮瓣(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中环指指动脉侧方岛状皮
  目的 总结应用带腓肠神经逆行穿支皮瓣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 年 2 月至 2011 年 8 月,各种原因导致的足跟部软组织缺损21 例,清创
在石化工业中,具有规整孔道结构的酸性分子筛作为催化剂被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加工、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如流化床催化裂解、加氢裂解、烷烃异构化、芳烃烷基化、甲苯歧化以及二甲苯异构化等过程。对于低碳烃的催化裂解,不同分子筛的酸性和孔道尺寸大小对反应物的转化速率和产物的分布有直接影响,其中HZSM-5的酸性适中,孔道尺寸也适中,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低碳烃转化利用中被广泛应用和研究。孔道尺寸的大小对烷烃分子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