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硅烷偶联剂对不同填料含量复合树脂充填体再修复的影响以及硅烷偶联剂在复合树脂充填体再修复技术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共制作16个4种填料含量(72%、74%、78%、80%)的复合树脂试件(N=16,n=4),经冷热循环老化(5℃~55℃,×5000,停留时间:30s),并用金刚砂车针及35%磷酸酸蚀剂进行表面处理后,每种填料含量的试件分别采用自酸蚀两步法粘接剂(对照组)或硅烷偶联剂联合自酸蚀两步法粘接剂(实验组)进行粘接(N=4,n=2),以康特树脂再修复。进行微拉伸测试,并对断裂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另用同样的方法制作12个老化试件并老化(N=12,n=3),分别采用三种方法进行表面处理:1)不作处理,2)金刚砂钻针,3)金刚砂钻针+硅烷偶联剂,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态。计量资料用析因方差分析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粘接强度高,74%与78%两种含量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中80%含量组粘接强度均为最低(实验组:41.52±8.37MPa;对照组:39.65±7.07 MPa)。结论硅烷偶联剂可以应用于复合树脂充填体再修复技术中提高粘接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