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自身丰富的资源禀赋条件,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潜在的巨大市场,吸引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直接投资。其中,日本凭借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地缘关系以及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一直在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国家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投资行为也为推动两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近年来,随着中国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展开贸易活动,虽然中日贸易在总体态势仍然呈现增长状态,但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地位相对有所下降。在此期间,由于钓鱼岛主权争端,中国和日本也发生较为严重的政治隔阂。这种“政冷经热”的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产生了消极影响。通过对近年来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数据的分析,发现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不同于其他国家,其本身存在一定的特征。本文以此为研究方向,分析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变化、主要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这对中国更好地利用日本的投资,减少中日贸易分歧以及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直接投资理论为基础,利用文献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首先概括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分析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变化,变化主要体现在从最初只重视节约成本到生产与市场并存的投资目的的转变,由投资一开始集中在非制造业逐渐向制造业过渡的产业结构的转变,以及投资布局由沿海逐渐向内陆倾斜的转变等。然后根据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进一步分析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出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总体而言分为四个阶段,其中有高潮也有低谷,真正影响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有人力资源成本、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环境及中国国内市场扩大等。最终发现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主要体现在投资趋势波动大、投资区域布局不均衡以及高新技术转移有待提高等方面。因此,未来中国在吸引日本直接投资上要不断完善自身投资环境,为日本企业的投资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同时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日本直接投资,加大扶持力度;并应提高利用外资的技术水平,如此才能进一步促进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以及中日经济合作的互利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