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站设置双层规划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45057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公交站作为公交线网规划和运营调度中的节点,其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出行者(乘客)的便利性、公交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影响到道路实际通行能力、公交出行量、城市拥堵状况等社会效益指标。本文从政府、公交运营企业以及出行者角度优化停靠站的选址。  公交停靠站的选址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站点的位置对周围环境也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公交站虽然是通行道路的一个点,但是公交车需要在此频繁的停靠以完成乘客的上下车,所以说公交站的选址不当可能会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当某一站点周围有大量的客流量时,属于人口密集区,那么此时站点位置的选择就需要充分考虑该因素,不能将站点设置在较大人流量进出口位置,否则会造成交通拥堵,同时又不能将其设立在距离进出口位置较远处,那样就会丧失部分公交出行者。所以说,公交站的位置与周围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本文在对政府、公交企业、出行者关于公交站设置博弈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上层政府和公交企业在有限候选公交站的选择中追求总成本费用最小化,下层分别为固定需求下的出行者追求广义出行费用最小以及弹性需求下的交通配流模型的双层规划模型。在固定需求中,采用logit模型作为下层模型;在弹性需求中,将出行方式分为公交出行、自行车出行及小汽车出行三种,将不同出行方式下的交通配流模型作为下层模型。考虑到公交站的位置不能任意选取,只能是经过考察后的有限候选点,因此出行者对站点的不确定性选取模型,是建立在站点的地理位置固定下的优化选择模型。  针对文中提出的固定需求下的模型和弹性需求下的模型,给出了各自的求解算法: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固定需求下的优化选址模型,得到最优站点及各站点的总的乘车人数;采用遗传算法和非线性方法相结合求解弹性需求下的模型,得出最佳的公交站的分布、总的公交出行量和各种出行方式的出行成本费用。  仿真实验表明,应用本文提出的模型选取站点,可以增加公交出行量,减少小汽车的出行量,增加道路通行能力,减少拥堵,从而降低社会总成本,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针对枪用光学瞄具像倾斜、分划倾斜的现代测试要求,在分析了传统主观测试系统后,设计研制出一种高精度自动测试系统。传统的测量像倾斜、分划倾斜的基本方法是利用光具座和前
利用聚焦的强激光束入射物体表面产生激光等离子体,对等离子体中原子和离子发射谱进行元素分析,这一方法叫做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法(Laser-induced plasma spectroscopy),简称L
步入21世纪,陆地资源同趋匮乏,人类掀起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热潮。海洋微藻是海洋生念系统中的主要初级生产者,营养丰富,富含微量元素和各类生物活性物质,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开
真空断路器是电力机车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连接的主开关,它的真空度及其内部的机械特性直接影响着电力机车的可靠运行,因此对真空度及机械特性进行测试与诊断尤为重要。本文研究
传统相控阵雷达由于受到孔径渡越时间的限制,只能在相对较窄的信号带宽下工作,不能实现宽带宽角度扫描,从而限制了相控阵雷达在复杂环境和高性能领域的应用。而光控相控阵雷
采用光学杠杆的方法对遮蔽管内的高速运动物体进行姿态角测试。这种方法已经被用于火箭发射过程运动姿态测量、弹丸膛内姿态角测试、弹丸飞行姿态测试、弹丸卡膛姿态测试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