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各国政府改革的逐步推进,原先主要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开始更多的由非营利组织来承担,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是,近年来,非营利组织由于受到资源的限制,竞争也越发激烈。一方面,政府改革运动为一些营利性组织跻身公共服务领域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市场环境,使得非营利组织的外部竞争愈加激烈,非营利组织获得的政府财政补贴和民众捐款因此而分流或者减少;另一方面,近年来非营利组织自身的数量和规模也在急剧膨胀,各类民间团体、基金会、慈善组织等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兴起,数量的增多必然导致资源的短缺和竞争的加剧。因此,非营利组织必须引入市场营销的观念,利用市场机制来取得竞争优势从而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非营利组织营销却遇到了诸多障碍。本研究首先将非营利组织营销与传统的市场营销加以比较,在对市场营销基本理论梳理的同时,分析了非营利组织营销的特殊性,包括非利润导向、提供无形服务、接受公众监督等特征,所以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并不能完全适用于非营利组织营销。其次,主要通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非营利组织营销的经验教训,分析了我国非营利组织营销的外部环境和特点,为我国非营利组织营销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我国非营利组织要想摆脱营销困境,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要改善营销的外部环境,包括健全我国非营利组织营销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善税收政策和监督机制等;同时,要加强非营利组织自身营销策略的建设,结合传统的“4Ps”理论和合作营销模式等来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