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实践。而农业转移人口角色转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实现人口城镇化,其实质是农业转移人口不断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是农民向市民的角色转变过程。县城是城市之尾、农村之首,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和重要生长点,推进县域城镇化有利于让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业安居,实现市民梦。山东省城镇化发展就呈现出典型的本地城镇化、县域城镇化的特征,县城是现阶段山东省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主力。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从社会角色理论入手,选取山东省东平县农业转移人口作为研究对象,从职业生存、社会身份、自身素质、意识行为等角度对农业转移人口角色转变的现状进行调研,指出农业转移人口在角色转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阻碍农业转移人口实现角色转变的障碍,提出实现农业转移人口角色转变的原则和路径。通过分析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调查发现农业转移人口在角色转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地位和角色分离,其角色认同和角色支持上有偏差,角色扮演过程中存在紧张与冲突,有的出现角色中断甚至失败。(2)阻碍农业转移人口实现角色转变的障碍来自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来,其中外部客观结构性障碍主要有制度障碍、经济障碍、社会环境等。内部主观能动性障碍主要有农业转移人口思想意识障碍、自身素质障碍和文化心理障碍等。(3)农业转移人口实现角色转变政策支持的原则是: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社会支持、群众自主,由外向内、循序渐进。(4)实现农业转移人口角色转变的路径:一是创新相关制度与体制,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地位和角色的统一。二是搞好产业促进就业,防止农业转移人口新市民角色中断。三是改善公共服务环境,激发农业转移人口角色转变的积极性。四是完善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快农业转移人口角色转变的进程。五是促进城乡文化融合、缩小农业转移人口角色转变的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