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457例门诊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RSV检出率、病毒载量和临床特征及随访研究目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最常见的病毒病原,也是引起ALRI婴幼儿住院的主要病因,研究显示早期RSV感染与反复喘息发作及哮喘发病有关,重症RSV感染患儿病毒载量与病情严重度有关。本研究对比分析门诊ALRI患儿RSV单一检出与检出其他病毒及未检出病毒者疾病的临床特征及门诊患儿RSV载量与临床评分相关性,并随访分析单一RSV检出患儿住院的危险因素及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再次喘息或反复喘息的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两岁以下ALRI患儿鼻咽抽吸物,采用PCR方法检测16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定量PCR方法检测部分RSV检出标本的病毒载量,对比分析RSV单一检出与检出其他病毒及未检出病毒的病例,相关性分析门诊患儿RSV载量与临床评分相关性,并分析RSV单一检出患儿住院情况及比较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并进行随访研究。结果:共收集457例两岁以下的ALRI门诊患儿,400例(87.5%)患儿病毒检出阳性,其中单一RSV检出271例(59.3%),其他病毒检出75例(16.4%),未检出病毒者57例(12.5%)。与后两组患儿比较,单一RSV检出组更易出现发热、喘息及呼吸困难症状(P值均<0.05);有57.9%RSV单一检出患儿年龄在6月内。门诊患儿RSV载量与临床评分无显著相关性(r2=0.0012,P>0.05)。单一RSV检出患儿住院者有29例(住院率11.4%),其年龄显著小于未住院患儿(P=0.001),Logistic分析示年龄(P=0.002)是单一RSV检出ALRI患儿住院的保护因素,而早产(P=0.037)是其危险因素。对RSV检出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半年后随访发现:单一RSV检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半年内再发喘息和反复喘息的概率分别是25.9%和15.8%;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早产是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反复喘息发作的危险因素(P=0.035)。结论:冬春季节6月以内婴儿易发生RSV感染,RSV感染患儿病情较重,患儿后期再发喘息及反复喘息的可能性较高;年龄越小RSV感染患儿住院率越高,年龄小和早产是RSV相关ALRI患儿住院的危险因素;早产也是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后短期内儿童反复喘息发作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RSV感染ALRI住院患儿病毒载量及变化与病情相关性研究目的:RSV是引起儿童ALRI最常见的病毒病原,有文献报道RSV载量与住院患儿病情严重度有关系,但存在着争议。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RSV-ALRI住院患儿病毒载量及其变化与病情严重度的相关性,并随访早期RSV感染后住院患儿再发喘息的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一整个RSV流行季节在本院呼吸内科住院的两岁以下ALRI患儿并采集规定时间点的鼻咽抽吸物标本,采用PCR方法检测16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RSV阳性标本的病毒载量,并对入组患儿进行电话随访研究。结果:38例RSV检出阳性ALRI住院患儿纳入,共收集163份NPA标本,分析知,住院患儿多以男性为主(81.1%),男女比例为4.29:1,年龄中位数较小,为2月,住院天数为4天~11天。RSV病毒载量和疾病病情严重度有相关性(r2=0.2787,P<0.0001);RSV载量随时间点变化而降低,第一天的病毒载量均值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时间点;随着住院时间变化,临床评分和病毒载量也发生着变化且二者变化趋势一致。此外,住院患儿再次喘息发生率为33.3%,其中有1/3的患儿出现喘息反复发作。结论:男性和小年龄患儿更容易遭受重症RSV感染,尤其是小婴儿;重症RSV感染患儿其病毒载量及动态变化都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随访发现早期RSV感染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后,后期儿童喘息再次发作发生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