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公共支出改革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we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严峻的挑战和问题。一些弱势群体并未能充分分享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地区、城乡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被拉大,许多关系民生的社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其中尤以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其本质是国富与民生关系的失衡问题。而导致这种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责任的相应缺失和与民生相关的政府社会性支出不足。  现阶段与民生关系相关的政府社会性支出主要是指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尤其是保障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体现公平正义和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需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中国正处于发展转型时期,社会公众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公共需求也开始全面快速增长,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总量短缺与结构失衡,与公众全面快速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形成了日益突出的阶段性矛盾,这种矛盾已经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增长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导致资源配置的失效,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损于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长期以往还容易导致社会政治的不稳定。因此,逐步推进与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发展失衡以及其他相关矛盾问题的关键。  本文从中国现实的经济、社会和制度环境出发,力图寻求解决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等问题的途径和措施,以期有助于推动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文章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和均等化的基础理论分析入手,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影响,并以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及群体之间的不均等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主要因素有历史性区位差异、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约束、政府间不对称的事权财力划分与不完善的地方政府激励约束机制等,这些因素限制着公共支出结构中社会性支出的规模,也影响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研究在公共支出制度建设中的公共支出结构、公共支出的决策机制、公共支出责任划分以及地方政府官员激励约束机制,并在充分考虑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的地区成本差异的基础上,分阶段、分层次地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同时,要配套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的多元参与机制。  本文是从公共支出这一新的视角对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的一个研究。在研究中提出了一些创新观点:(1)文章认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贯彻公平与效率原则,既要考虑到公平因素,也要对效率进行合理关注。(2)文章认为政府职能转变、公共财政制度、户籍制度、地方官员激励与基层民主制度、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等是造成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制度原因。(3)文章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不单纯是一个财政均等化问题,虽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但这远不是问题的全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是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行包括公共财政制度在内的相关制度建设。(4)文章在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思路、制度框架和具体政策选择时进行了一些创新的思考。本文的另一个创新是研究方法上的创新,论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运用了制度经济学、财政学、政治与行政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  应该指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究内容和范围涉及面广,深度大,囿于资料和本人能力的限制,论文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研究中仅对基本公共服务中核心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几个方面展开了详细论述和分析,而对于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其它方面涉及较少。另外,本文在评估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时并没有进行新的指标体系构建与设计,只是借用了他人现有研究成果的一些指标体系,这多少限制了本文研究的视角和方法。这些不足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的补充与完善。
其他文献
在当今社会,信用风险已成为影响商业银行稳定与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使得如何提高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这一问题日益上升到重要日程。当前,随着信用风险计量方法和信息披露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多媒体技术不断优化音乐课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In the process of primary school music
期刊
<正>截至2014年年底,国家电网公司供电区域农网覆盖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733个县(旗、县级市),服务各类农网电力用户2.73亿户、7.8亿人,约占全国农村人口的80%。面对这
FDI在中国的投资规模日益扩大,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制造业,而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制造业的发展壮大是我国经济新一轮高速增长的动力源泉。制造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提
伴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全世界的人血压也在窜升。那么,各地的人群不分种族、地域以及生活习惯都出现血压上升原因何在?与环境有关,还是与生活方式,或与气候变化有关?  一项研究发现,全球患高血压的人数已达到10亿人,据预测,到2025年,还有5亿人将会患上高血压。而高血压并非只是过度肥胖的西方世界的专利,在非洲的某些地方,高血压也“飞入寻常百姓家”。高血压成为人的生命隐性杀手的角色已得到确认。全球的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