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铁霖民族声乐学派”的评述与展望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qiang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民族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在近40年的教学生涯中,始终以“建立科学完整的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和中国民族声乐学派”为指导思想,探索出了深受广大中国听众所欢迎的民族声乐唱法,并以此唱法培养出了众多家喻户晓的民族歌唱人才群体。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金铁霖教授率先提出了中国民族声乐应具有的“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给我国民族声乐教育做了崭新的学术定位;创建了民族声乐的“七字标准”,为民族声乐人才的选拔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客观标准,同时还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为声乐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多年来他坚持在教学一线,并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手段多次举办民族声乐讲座,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如今,金铁霖教授已成为中国声乐教育史上的成功典范,通过他长期的探索总结已形成了科学完整的“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在一系列强有力的思想理论的指导下,“金铁霖民族声乐学派”也已建立。近几年对该学派的唱法的争论已成为声乐界的热门话题,而由此产生的一些现象也成为媒体中谈论的焦点问题,作为民族声乐学习者对该学派的研究总结十分必要,客观的分析该学派所引发的一系列现象,这不仅对该学派的继续发展和完善是有益的,同时对积极推动整个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建立和发展也是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研究的是金铁霖教授的民族声乐学派,文章从该学派的核心内容—教学体系入手,详细阐述了该体系所包含的教学内容、方法及风格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将该学派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加以剖析,同时以客观的角度对学派所引发的一系列现象和争论进行深入地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思考及有待解决的问题,目的是让我们对该学派的整体状况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并希望该学派今后继续发展和完善;同时也希望以此对当今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建立提出有益的思考和可供参考的意见,使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更加蓬勃健康的发展。全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金铁霖民族声乐学派的教学体系任何一个声乐学派的形成都必须具备几个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尤其是要有能够反映本派别演唱方法和演唱风格的理论体系,本章所阐述的就是金铁霖教授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分几个部分详细论述了本教学体系所包括的主要教学内容,具体训练方法、以及该体系的教学方针。第二章金铁霖民族声乐学派的思想特征金铁霖教授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完善了教学体系,建立了自己的民族声乐学派,可以说金铁霖民族声乐学派的成功确立,是和用正确的思想理论作指导分不开的,本章从学派的指导思想入手,着重分析了该学派所体现的具体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第三章对学派所引发的争论作出的思考金铁霖民族声乐学派的确立过程中,声乐界与此同时引发出一系列现象和争论,主要涉及的就是关于唱法的问题。本章主要选取“千人一面”的问题,“原生态唱法”和“学院派民族唱法”的争论,等两个主要的问题和现象,从客观的角度去分析,并从中总结出经验。第四章对金铁霖民族声乐学派的展望本章主要是对本论文作总结性的陈述,文中首先详细叙述了金铁霖民族声乐学派的学术定位,并对金铁霖教授多年来的教学理论成果,科研成果及应用进行了表述和总结,肯定了该学派对民族声乐艺术发展所做的贡献。最后笔者对该学派的继续发展和完善提出了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产妇产后能否进行母乳喂养.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乙型肝炎产妇321例(肝功能均正常),其中血清HBsAg、HBeAb(+/-)、HBcAb阳性210例为小三阳组,HBsAg、HBeAg、H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整合肝癌基因组位点附近基因表达调控的改变.方法 先后应用Southern blot、基因组文库构建与杂交筛选技术,在1例肝癌组织中克隆、筛选与鉴定了2个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细胞)是指一类经过重编程处理后,具有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 cells)十分类似的形态与生长发育潜能的细胞,它是
期刊
尿毒症是各种病因导致的肾脏功能丧失,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代谢产物异常升高,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常,内分泌功能紊乱,机体内环境失衡。患者进入此阶段必须接受肾脏替代治疗。血液
中部崛起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资本市场是中部崛起中的重要一环。作为中部资本市场主体的上市公司在中部崛起过程中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中部地区
Dieulafoy病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罕见病因之一,误、漏诊率高,死亡率在10%左右。近2年来本院收治胃Dieulafoy病3例,死亡1例,结合国内报道,讨论如下。病例介绍例1,男性,37岁,因突发呕血伴
病历摘要患儿,男,7岁。因腹泻、腹痛、血便6周,干咳、下肢浮肿2周,于1990年5月15日入院。1990年4月3日,患儿开始腹泻,大便由3~4次/日增加到10次/日以上,粘液糊状便,量较多,混有少量鲜血,伴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PNS)联合氨基胍(AG)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DM大鼠模型,并随机分成DM模型组(D组)、PNS治疗组(P组)、AG治疗组(A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