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对传统理气健脾中药蜘蛛香(Valeriana jatamansi Jones)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探究其神经保护作用,为进一步阐释中医"从脾论治脑病"的科学内涵提供支持,对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创新中药开发奠定基础。蜘蛛香干燥根及根茎粉末采用75%乙醇渗漉提取,利用系统溶剂法获取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通过硅胶柱层析、SephadexLH-20柱层析、RP-C18柱层析、MCI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得到各化学成分单体。并通过现代波谱分析技术得到其MS、IR、1HNMR、13CNMR、DEPT、2D NMR等波谱数据。分析化合物波谱数据并与现有文献中相关化合物数据进行比对,最终确定其结构。从蜘蛛香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0-isovaleroxyl-1-O-β-D-glucopyranosyl jatamaninJ(1)、prinsepoil(2)、8-轻基松脂醇(3)、松脂醇(4)、2,5-methanocyclopenta-1,3-dioxin-7-ol(5)、vibutinal(6)、松柏醛(7)、缬草醛(8)、11-ethoxyviburtinal(9)、双四氢呋喃木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11)、(7S,8R)-dehydroconiferyl alcohol-8,5’-dehydroconiferyl aldehyde-4-O-β-D-glucopyranoside(12)、4-hydroxybenzyl-β-D-glucopyranoside(13)、methylarbutin(14)、厚朴酚(15)、邻苯二甲酸正丁酯(16)、4-[(E)-3-乙氧基丙烯-1-基]-2-甲氧基苯酚(17)、eugenyl-O-β-D-glunopyranoside(18)、ethylconiferin(19)、棕榈酸(20)、原儿茶酸(21)、丁香苷(22)、5-羟甲基糠醛(23)、胡萝卜苷(24)、8-轻基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25)。25个化合物中包含环烯醚萜类化合物5个,木脂素类化合物8个,苯丙素类化合物5个,酚酸类化合物2个,脂肪酸类化合物1个,三萜类化合物1个,其他类3个。结合SciFinder数据查询,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2、15、18、19为首次从败酱科植物中分离得到,6、7、16为首次从缬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23为首次从蜘蛛香中分离得到。新化合物为1个自然界极少见的1,2-裂环烯醚萜化合物。基于蜘蛛香传统应用及在神经系统中的现代研究,本论文对分离获得的化合物单体进行了神经保护作用的活性筛选,神经保护作用采用CoCl2致PC12细胞损伤模型,利用CCK-8法评价其神经保护活性。研究发现,化合物1,5,6,9在一定浓度下具有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其中化合物1,5,6能显著改善CoCl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细胞活力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蜘蛛香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能显著改善CoCl2诱导PC12细胞凋亡,提高细胞活力,可以用来开发成神经保护药物,对于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潜在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