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的推动,农民离农率越来越高,农业劳动力高龄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农业危机越发严重。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从2010年开始推动农业的六次产业化,希望通过六次产业化增加第一产业的附加价值进而促进农林水产业的发展,实现日本国产农产品的产量上升,提高地区活力,增加就业,保障粮食安全以及维护农村多面化功能。六次产业化相关的先行研究指出,继承者和一定量人才的保有有利于农业经营体与其他产业的合作成功。在北海道进行的实证研究证明,六次产业化可以更好地培养人才,稳定劳动力。另一方面针对农业经营体的研究发现,农业经营体雇佣劳动力不仅可以推动经营体自身发展也有利于地区的发展。虽然先行研究证明了雇佣劳动力与六次产业化之间相互起到正向作用,但并没有分析六次产业化是如何促进雇佣劳动力的增加以及六次产业化经营体为吸收劳动力所采取的措施。因此本论文围绕六次产业化创造就业和不同类型的六次产业化经营体在吸收劳动力方面采取的积极措施,通过比较农业经营体在参与农业相关产业中雇佣人口的变化,分析六次产业化经营体的雇佣劳动力所具有的特点,以及不同种类的六次产业经营体为吸收劳动力解决劳动力不足所采取的措施。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章运用农业劳动力相关数据分析得出:日本的劳动力呈现高龄化以及年轻劳动力减少的问题,劳动力渐渐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移动。这些特点反映在农业劳动力中表现为:农业就业人口平均年龄在66岁左右,从事农业工作的劳动力在减少。但不同的是,40岁以下的农业劳动力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从都府县农业大学校毕业生的参农率可以看出,每年有50%左右的毕业生选择农业作为自己的职业,其中非农家出身毕业生的参农率增加到40%。这说明,新增加农业劳动力中作为雇佣员工参与农业的人数在上涨。但雇佣劳动力35%的离农率,说明稳定雇佣劳动力对农业经营体的发展非常重要。第二章针对六次产业化的定义,相关政策以及在创造就业方面的实际情况做出分析。分析六次产业化在雇佣劳动力方面的特点。关于六次产业化经营体中雇佣劳动力的特点,研究发现,农业相关产业的雇佣劳动力整体呈现上涨趋势,其中女性占比高于男性,临时工的老龄化高于正式员工。以加工为例女性正式员工占正式雇佣员工整体近60%,70%的兼职员工是女性,65岁以上正式员工占整体20%左右。但兼职员工中65岁以上员工占50%。从而可以推测出,六次产业化的农业经营体的发展可以提高女性就业和高龄劳动力的就业以及经营体更需要年轻的正式员工。第三章整理了不同种类六次产业经营体在吸收人才方面采取的措施。对于地域社区型经营体而言,由于可能存在法人多意见难统一问题,可以采取将生产流程流水化,采用兼职员工解决人手不足问题,也可以通过提高员工职业满足感稳定正式员工,比如按照部门负责人的方式培养员工。而对于产业商业型的经营体而言,则可以采取完善劳动环境比如导入变形劳动时间来吸引员工。第四章在前述的分析基础上,做出展望。地域社区型经营体在今后仍将面临劳动环境完善的问题,而产业商业型经营体则要考虑如何与地区其他经营体合作从而扩大自己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