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O/橡胶复合材料制备及其介电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Tang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线电缆属于电工领域的产品,为了满足不同的行业需要,电线电缆在选材以及结构上会有相应的改变,保证其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使电缆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电缆终端为电力传输的薄弱环节,其故障发生率较高。因此改善电缆终端的电场分布是保证电线电缆具有较长使用寿命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分析了电缆终端的电场分布,通过提高电缆终端周围媒质的介电常数,达到改善电缆终端电场分布的目的。本文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凝胶,通过自蔓延法将凝胶制备成粉体,在1050°C以及300°C的二次烧结温度下分别制得了CaCu3Ti4O12(CCTO)粉体及a-CCTO粉体,并通过XRD、SEM对其进行结构及形貌表征。CCTO为结晶度很高的类钙钛矿晶体结构,其颗粒尺度为2-3mm。a-CCTO为非晶的粉体,极易团聚,但其颗粒尺度为5nm。通过对两种粉体的介电性能进行分析,两种粉体均属于高介电陶瓷粉体。将两种粉体分别与硅橡胶混合获得不同粉体配比的两相复合材料,并研究其介电性能,由于纳米尺度的a-CCTO在硅橡胶内的界面面积高于微米尺度,因此纳米粉体提高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更加明显。同时,本文以纳米PVDF粉体作为第三相制得a-CCTO/PVDF/硅橡胶薄膜材料,并测试了其介电性能,发现在较低a-CCTO掺杂量的情况下,三相复合薄膜亦可保持较高的介电常数(4.4)。由于粉体的掺杂,会影响薄膜的机械性能,本文又研究了掺杂不同粉体的薄膜材料的机械性能,且粉体的掺杂浓度为10%体积分数,发现由于粉体的掺杂及实验过程中形成的空隙等原因导致薄膜材料的机械性能下降。
其他文献
多电平技术是应用于高压大功率领域的关键技术。相比于传统的两电平技术,多电平技术对功率器件的耐压、开关频率和电压应力等参数要求更低,在谐波控制以及电磁兼容等方面有更
我国高速铁路经过多年的发展,相关技术技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众多的研究显示,高速列车的车内噪声源主要分为振动噪声及透射噪声,因此车内噪声主要受到高速列车车体板件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常规武器和战略武器的迫切需要,材料和结构的动态响应研究在以美国和俄罗斯为代表的国家得到了迅猛发展。伴随着对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研究,材料在冲击
大型感应电机的故障类型有很多种,但是其做为旋转机械,对其旋转部件转子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也显得极为重要。大型感应电机在运行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不平衡磁拉力,该力作用在电
摘要:语法填空侧重考查语言知识在具体篇章中的意义,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要做好语法填空题,理解短文是解题的前提,扎实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是基础,英语国家背景知识是必要的补充。但若能在解题过程中很好地贯彻“三严三实”法则,定能在语法填空题方面取得不菲的成绩。在本文中,笔者就如何做好高考语法填空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高考英语;语法填空;“三严三实”。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电气绝缘在高压电气设备的运行中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绝缘状况直接关系到电气设备运行可靠性。影响绝缘劣化的主要原因是绝缘介质内部的局部放电,因此对局部放电信号的特性分析并识别放电类型对局部放电发展及绝缘内部缺陷程度的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局部放电的主要原因是介质中电场分布不均匀,因此本文根据电场分布的不均匀程度构建了五种局部放电模型。实验中运用脉冲电流法获得不同模型的局部放电最大放电量随时
压电陶瓷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它具有精度高、体积小、寿命长和适用于各种恶劣环境的特点。在工程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国内外的压电陶瓷作动器本构模型大多基于电力学和塑性力学的理论分析,仅得到载荷、应变、电压两两之间关系的方程。这样得到的结果虽然有一定得科学理论基础,却难以建立可供理论分析同时包括载荷、电压、应变三者之间关系的动力学模型,只能通过大量的数值仿真来探索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这就直接阻碍了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生产和生活中的电力设备不断增加,对现有电网的容量和扩容速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考验。在用电的高峰和低谷时,电压波动,即瞬时电压跌落(Voltage Sag)、电压浪涌(Voltage Surge)发生的比较频繁,导致许多敏感性电气设备不能正常工作。保护负载不受瞬时电压跌落影响最常用的设备是动态电压恢复器(DVR)。目前动态电压恢复器(DVR)主要存在补偿电压时间有限,不能补偿电网
河道工程在水利建筑中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工程结构形态,河道工程能够促进水利建筑排洪、防洪,提升工程安全系数.河道工程实际上是一种比较自然的边坡结构,在水利工程中使用年限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列车运行速度的持续提高,现在列车正朝着高速化、自动化、舒适化的方向发展,与传统列车相比,越来越多的信息(诸如控制、状态、故障诊断、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