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带宾动词的语义范畴分析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i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词在句法成分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人们对动词的研究从未停歇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语法学界加强了汉语动词特定义类的研究,但多数是从动词角度研究不同语义的动词和宾语的搭配规律的。  如今,在拥有大量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动词和宾语的具体搭配现象中总结归纳动词的语义范畴,尝试分析带不同宾语的动词的语义范畴的异同,期望对动词有所新的认识。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语义概念进行研究。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的形成过程是概念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在对事物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也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特性,无法对世界进行范畴化与概念化总结。文章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入手,并将动词的语义研究置于核心地位,因为认知语言学将语义看作是对世界进行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而不是沿袭以往将语义看作是真值的观点。  本文旨在根据动词的共现成分宾语来分析动词的语义类型和动词支配宾语的能力,以及将动词置于特殊的结构或句式中去研究动词的语义,如用“把字句”、“被字句”来验证动词的动作性和支配能力,通过动宾结构以及特殊句式的凸显或外化,来概括动词的语义范畴。动词与所支配的语义成分之间既然是一种强制性的选择关系,宾语的语义成分中就一定蕴含着动词的语义类。那么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前辈们分出来的动词带不同的宾语,来细化动词的语义类,总结分析动词是否因为语义不同而后跟的宾语也有所不同,应该也是可行的。虽然前辈已经做过很多的动宾关系的研究,可是只是列出了动宾之间的结构关系式,没有明确指出哪类语义的动词支配名宾,哪类语义的动词支配动宾,哪类语义的动词支配形容词宾语,哪类语义的动词支配双宾语以及小句等等。  本文就动词所带不同种类的宾语,对这类述语动词进行语义分解,采用数学中的“提取公因式法”,将带这类宾语的述语动词的共同义类进行提取,在取得的几个义类中,再去验证,若这个义类对述语动词带不同宾语有限制、决定作用,则选取这个义类为这类述语动词的语义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也借助了“配价”理论来探求动词是如何支配名词短语的。  本文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现代汉语带宾动词的语义范畴研究概况及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方法等,是本文的第一章绪论部分。  第二部分从本文的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讨论了带名宾、动宾、形宾、双宾、小句宾语的动词的语义范畴,并对典型动词的语义范畴进行了分析。  第三部分为本文的第七章结语部分。在这一章内,对上述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分析了本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不足,并对后续研究的方向等进行了简短的揭示和预判,以期在汉语语法研究的道路上走得更稳一点,更正一点,得到更加深入的认识,取得比较令人满意的科学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本文的研究内容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当代政治生活中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追求,探索他们的精神历程。文章选取了郭沫若、钱钟书、傅雷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他们建国后的“知”
《汉文》是韩国中学的独立科目,相当于中国的文言文。该科目课程标准以翻译和理解语句为主,不重视语法分析,以至于出现注解错误和混淆等问题,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正确理解以及教师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