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中国随着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启蒙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的学者们将眼光从制度的维新升华到思想文化心理层次上,从而开始研究精神文明深层结构的中国国民性问题。因此,开始出现并形成了一股“新国民”思潮。通过批判国民劣根性,探讨国民与民族、国民与国家的关系,把中华民族所具有的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自我革新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推向了一个高潮;通过反思与批判,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要实现国家的强大,关键是弘扬新的国民精神、塑造新国民,即实现人的近代化与现代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造国民性”思潮就是一场人的近代化运动,在思想理论方面为今天国民精神的重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新月》杂志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很大,以胡适、罗隆基为代表知识分子在的《新月》上发表了大量国民性文章,揭示国民性缺失,其作品中围绕国民性问题所论述的各个方面和独到观点已伸展到该命题的各个重要领域,为后人的学术思索映现出一个系统、清晰的轮廓。因而,就其命题的价值,思考的深度、幅度以及论述的涵盖面来看,《新月》同人的国民性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已形成了其独特的自我体系。本文打破过去或偏重文学艺术或偏重政治思想的单向度研究,将《新月》置于政治思想史的统一框架中。通过对《新月》杂志国民性的讨论,并进行了简要评述,并藉此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该研究的价值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为目前的社会变革提供一些有益的思想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