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同种异体骨修复长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ai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兔桡骨大段骨缺损,以同种异体骨移植后,补充游离自体骨膜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探讨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游离自体骨膜复合同种异体骨治疗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疗效。研究方法取5只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体重在2.5-3kg左右,经耳缘静脉空气栓塞致死,无菌条件下取出双侧尺桡骨,截去两段干骺端后得到长约40mm的骨段,将每段骨截成3段各长约12mm的骨段,除净软组织及骨髓,表面脱钙后-80°C深低温冷冻2周,备用,应用时予以解冻。另取60只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体重在2.5-3kg,用速眠新注射液(0.15ml/kg)麻醉成功后,双上肢桡骨处脱毛、消毒、铺无菌单,手术显露双侧桡骨中段,制成1.2cm长的骨-骨膜缺损区,在骨缺损处放置备用同种异体骨,局部单独或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游离自体骨膜,实验共分4组:1组(对照组):同种异体骨;2组:同种异体骨+游离自体骨膜复合;3组:同种异体骨+VEGF复合;4组:同种异体骨+VEGF+游离自体骨膜复合。术后4周、8周、12周分别通过大体观察、X线观察、生物力学分析及HE染色组织学观察,将结果进行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大体观察:术后4、8、12周见1组骨缺损区骨痂组织生成量及生成速度均较2、3、4组差。4组骨缺损区骨痂组织多于1、2、3组。其中3组优于2、1组,术后4、8周4组骨痂生成量明显多于1、2、3组,骨痂生成速度明显快于1、2、3组,骨缺损区可见新骨生成。2、X线检查:术后X线显示1组在术后4周仅在骨缺损端有少量新骨形成,并有部分软组织填充,8周时仍呈骨不连征象,4周、8周4组骨痂量多于1、2、3组,3组优于1、2组,术后12周后四组实验动物骨缺损均达到骨性愈合,骨痂量明显多于骨缺损两端宿主骨,部分髓腔已通。X线摄片评分后统计分析得出:术后4周时,1组的X线下愈合程度评分均值最低,4组的X线下愈合程度评分均值较1、2、3组偏高,3组大于1、2组(p<0.05);8周时,1组的X线下愈合程度评分均值最低,4组的评分仍较1、2、3组偏高,3组大于1、2组(p<0.05);12周时,1组的X线下愈合程度评分均值最低,4组的愈合程度最好(p<0.05),2、3组次之(p>0.05)。3、组织学检查:术后4周和12周,1组的组织学评分最低(p<0.05),2、3组优于1组(p>0.05),4组形成的编织骨量明显多于,1、2、3组(p<0.05),;术后8周,1、2、3、4组的组织学愈合程度评分逐渐增大(p<0.05),4组的组织学愈合程度评分优于其他三组。4、生物力学测定:术后4周,三点弯曲最大应力测定:1组最差(p<0.05),2、3组优于1组(p>0.05),4组明显高于1、2、3组(p<0.05);术后8周时,4、3、2、1组的三点弯曲应力逐渐增大(P<0.05),4组的三点弯曲最大应力仍然明显高于1、2、3组(p<0.05);术后12周时,四组的三点弯曲应力已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VEGF和游离自体骨膜在骨缺损愈合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骨缺损周围局部应用外源性VEGF、游离自体骨膜与同种异体骨复合,可明显促进骨缺损愈合,使骨痴量增加,但是两者复合应用效果要更明显,对临床治疗大段骨缺损有一定的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研究经腓骨截骨与非截骨两种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距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0年4月湘雅二医院共收治符合条件的复杂距骨颈骨折患者22例,根据手术
信息技术所引起的科技变革还在向纵深发展,计算机技术在生命科学界的应用亦然。面对现有的手术训练手段收效有限,训练代价高昂,资源稀缺,手术规划困难,手术中信息难以收集等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天然气作为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顺应科技的发展,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天然气的生产过程中.本文
目的比较单隧道双束和单隧道单束ACL重建膝关节稳定性的差异。方法选用6侧福尔马林浸泡的人体膝关节标本,保留关节囊及周围韧带完整,行单隧道双束和单束重建,在MTS-858生物材
设计了无针密闭正压输液接头,对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PPP模式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得到了较快的推广和广泛的应用,但PPP项目的运行情况如何,应该采用怎样的指标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一直是需要解决的
谢强教授遵循明代旴江南丰李梴首创的"上补下泻"系列针法之旨,根据祖母杨满金所授针灸家技和导师魏稼教授所传针学以及结合五官生理病理特点而创新的旴江谢氏"上补下泻"系列
瑞典诺贝尔医学奖评委会2015年10月5日宣布,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爱尔兰科学家威廉&#183;C&#183;坎贝尔(WilliamC.Camp.bell)、日本科学家大村智(SatoshiOmura)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
世界城市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问题的凸显,现代公民素质已经成为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文化要素和推动力.作为一个和封建臣民素质相对称的范畴,现代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不同花色铃儿花中花青素组分及其含量。样品经处理后,分析柱为C18柱、流动相为4%磷酸水溶液与乙腈、等梯度洗脱、检测波长520 nm、外标法定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