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的守望与反思——阿来小说中的藏文化研究

来源 :阿丽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657592895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文化是阿来重要的创作源泉,也是阿来在当代文坛中最显著的特点。阿来小说中藏文化的独特性就在于他如何看待和呈现藏文化,又如何对藏文化的精神内核进行把握,对藏文化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与反思。由于阿来具有汉藏双重文化背景,使他具备了一定的跨文化视角,多重的文化资源使他既可以由民族身份的自觉跨入藏文化的世界去展现藏地的历史变迁、悲欢离合,同时他又能够剥离个体与族别的限制,以“普遍性”的他者视角、知识分子的理性眼光、人文主义的悲悯情怀看待藏地的发展局限与文化困境,并与人类共同的命运进行对话。阿来不仅仅关注静态的藏文化传统,更将藏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关注在现代性进程之下藏地的艰难觉醒。阿来强调应当动态的看待藏文化的发展,在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矛盾之下,面对藏文化未来将向何处去的问题,阿来既有着对本民族文化的坚守,又对民族文化无法回避的变革颇感无奈,在打破奇观、还原真实与返归自然、重构神性的创作过程中,阿来自身也陷入了消解与建构的二律背反,在祛魅与返魅间形成对藏文化的双向之思。本文聚焦于阿来如何看待和表现藏文化,挖掘阿来在少数民族文学和当代文学中的双重特殊价值,并围绕阿来小说、相关散文、论文及访谈,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运用文化人类学、宗教文化学、文化研究以及文本细读法等批评范式,对阿来小说中的藏文化进行研究,主要从如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绪论。梳理概括阿来小说及阿来藏文化书写的研究现状,并阐述阿来小说藏文化研究的可行性。第二部分即本文的第一章,主要论述阿来小说中藏文化的书写渊源。本章通过梳理阿来个人的成长历程、小说中的藏地文化源流、他者视野下的藏地认知,以及阿来本人的文化态度,对阿来小说藏文化的书写渊源进行探析。第三部分即本文的第二章,论述阿来创作中的藏文化呈现。本章主要围绕阿来小说创作中的制度文化、宗教文化以及民间文化展开,分析传统藏文化如何渗透在藏民的日常生活以及精神世界,从而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格。第四部分即第三章,论述现代性视域之下的藏文化反思。本章节主要讨论阿来在创作中从现代性视角对藏文化发展问题的反思,围绕现代性与民族性之矛盾、祛魅与返魅的双向之思以及藏文化发展方向的动态展望这三部分展开,展现出阿来既有着对藏族传统文化的坚守,又有着对藏文化批判性审视的现代性眼光。结语主要在正文论述的基础上,对藏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在全球化与现代化进程下的发展困境进行思考。阿来小说中的藏文化研究,对解读阿来小说的丰富意蕴、挖掘阿来在当代文学史中的文艺及文化价值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此外更是从地域文化出发,对建构“文化中国”,打造多元文化圈、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与边地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其他文献
《滇事杂档》辑录了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至三十年(1850年)黄中位担任顺宁府、临安府知府和迤南道道员时期所接收、处理和照抄的有关滇南土司地区事务的公文档案,是研究土司制度、边疆社会及其治理等的重要文献。该档案共21卷,约25万字,其中有关临安府土司资料有7卷,约9万多字,占全书的三分之一,是研究临安府土司的重要文献。但是,方国瑜先生在《云南史料目录概说》中未提及该文献,史学界对该档案知之甚少
学位
射频识别技术(RFID)能在没有物理接触的情况下识别物体,在很多领域有重要用途。一个RFID系统通常包括标签、阅读器和后端服务器。由于阅读器和标签之间使用无线连接,大量涉及标签隐私的信息被暴露在开放的公共通信环境中,标签携带者的位置隐私可能因标签被跟踪而泄露。随着RFID技术的发展和人们隐私意识的提高,为标签提供位置隐私保护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需求。Mixnet是一种常用的匿名通信方法,它通过密码
学位
土家族是一个人口超过百万且拥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贵州、重庆等省份,土家族人民在勤劳朴实的生活中留下了许多经典民歌,这些民歌有鲜明的、统一的艺术特征,于是形成了特有的土家族风格民歌。王原平是一名从小生活在土家族聚集地的现代作曲家,采用了符合现代音乐审美观念的创作手法,结合土家族民歌的素材进行谱曲,创作了许多广为传唱的声乐作品,也让更多的土家族以外的人欣赏到了土家族音乐。《山里
学位
民国时期云南在谋求实现近代化的过程中,交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滇越铁路与个碧石铁路先后修建并通车,极大促进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个碧石铁路是一条为满足个旧锡矿业生产而建设的铁路,得益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国际市场对云南大锡的巨大需求,并且滇越铁路通车后对云南锡矿业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个旧商人在滇南修建一条铁路的倡议经地方政府批准后,成立个碧石铁路公司,经过26年的艰苦修筑,个碧石铁路最终于1936年全
学位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内核与灵魂,它主导着民族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思维旨趣。每一个民族有其独特的民族精神,它是该民族区别于别的民族的主要依据。民族精神体现的纬度是多元的,但民族的发展的历史进程使得民族精神具有一个主旋律。历史上的瑶族生存环境严苛,生存资料匮乏与生存需求之间的张力,构成了瑶族文化求生存的特质,这种特质在民族精神中体现为生命意识。研究瑶族的生命意识首先要
学位
高校智库是高校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实现战略转型的重要科研机构,也是促进政府决策科学民主、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智力支撑,其对于促进高校科研创新、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实现“二轨外交”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国内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智库建设,因此多次在政策文件以及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推动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本文从我国高校智库建设
学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根据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马克思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创新发展,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指南。民族地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便在维护国家边防安全和推进民族团结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想继续维护稳定的民族关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要在各族学生心中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让各族学生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认同和行动自觉,
学位
陇中地区位于甘肃中部的黄土高原上,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造就陇中地区艰苦的生存环境,历来有“陇中苦,甲天下”的说法。历史时期甘肃地区旱灾十分频繁,而就整个甘肃地区而言,陇中旱灾尤甚。频繁的旱灾给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至今防旱、抗旱仍然是陇中地区民众的主要工作之一。民国时期陇中地区旱灾频发,短短38年间,发生了28次不同程度的旱灾,平均每1.3年就要发生一次旱灾,
学位
1947年印度独立后,本土上依旧残留着果阿等葡属殖民地,尼赫鲁政府秉持和平谈判策略,与葡萄牙进行外交交涉,但是葡萄牙却拒绝移交主权,多次设置障碍,果阿问题也由此产生,一直持续至1961年才得以解决。在此期间,美国出于冷战战略的总体需要,在服务于对印度政策的总框架下,在果阿问题上的态度历经几次转变,这深深影响着美印关系的发展状态,成为两国关系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起初杜鲁门政府时期,战略重心在欧洲,无暇
学位
生活在川滇交界处的摩梭人一直备受人类学、民族学界关注,如今,“家屋社会(house society)”理论是研究摩梭社会文化的重要切入点。本论文以永宁瓦拉别村为例,从“家屋(house)”新视野来探讨摩梭社会及文化,解释摩梭家屋社会的亲属关系实践、文化内在观念和社会生活。摩梭家屋象征体系及象征意义可从整体层面上的“衣杜”、作为家屋核心的“衣咪”两个层面进行系统分析。家屋“衣杜”是摩梭社会的基本单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