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缕草对镉胁迫生理响应机制的研究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bianlai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种子萌发的Cd2+处理浓度为0、5、10、20、30、40、60、80、100mg·L-1。结缕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显著降低;当Cd2+浓度超过30mg·L-1时,种子的毒害率达到100%;Cd2+胁迫对种子根和芽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对根生长的影响大于对芽的影响。2.采用砂培的方法研究了Cd2+对结缕草生长及其生理生化的影响,Cd2+处理浓度为0、5、10、30、60、100、200mg·L-1,胁迫处理7d。Cd2+胁迫下,结缕草地上部生物量差异显著,地上部生物量呈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规律,地下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性变化。Cd2+浓度为5mg·L-1时,Chl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Cd2+浓度超过10mg·L-1时,Chlb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结缕草叶片MDA含量差异显著,5mg·L-1时MDA含量最高;Cd2+浓度为30mg·L-1时SOD活性较对照显著降低,浓度升高至200mg·L-1时SOD活性较对照显著升高;各处理PO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5mg·L-1时POD活性最高。3.以水培的方法研究了Cd2+对结缕草生长及其生理生化的影响,Cd2+处理浓度为0、5、10、30、60、100mg·L-1,胁迫处理14d。随着Cd2+浓度的升高,结缕草植株形态伤害加重,枯叶数增加,叶色得分降低。结缕草植株地下部、地上部生物量在低处理浓度时升高,高处理浓度时降低,地上部生物量的变化大于地下部,根冠比先降后升。Cd2+处理下,根系长度、根系体积无显著性变化。叶片SOD活性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显著升高,100mg·L-1时较对照显著提高了120%;MDA含量、POD活性均呈上升趋势,100mg·L-1时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1.31%、36.18%。4.以水培的方法研究了结缕草植株对Cd2+的响应,Cd2+处理浓度为10mg·L-1,以全Hoagland营养液为对照。于胁迫第10d、20d、30d测定结缕草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和荧光参数,同时取样进行各项生理指标和地上部、地下部镉含量的测定;于胁迫第40d取样,进行地上部、地下部各化学结合形态镉含量的测定。处理叶片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相对电导率均较对照升高,30d时分别较对照显著上升了68.69%、58.69%。Cd2+胁迫下,叶片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应激性升高,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均较对照提高,30d时升高幅度最大。Cd2+胁迫下,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数率Tr均较对照显著降低,胞间CO2浓度Ci在处理与对照间无显著性差异。Cd2+处理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直接参数较对照显著降低,Fv/Fm、Fv′/Fm、ΦPSⅡ、rETR、qp均较对照显著下降,NPQ则较对照显著升高。处理叶片用于光化学反应的光能比例A值较对照显著下降,转变成热散失的能量比例B值较对照显著升高,以荧光方式发射的能量比例C值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处理第10d、20d、30d时地下部镉含量均高于地上部,20d时镉转运系数最高,处理20d、30d时镉在地上部的分布比例均高于地下部;地上部、地下部不同化学形态镉的含量差异显著,镉在结缕草地下部、地上部的分布比例均以水溶态最高。
其他文献
如何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保护物种多样性是当前各国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自1998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其固碳效益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此同时,由于山区人口外出打工,
林分改造在优化群落结构、改善林分质量以及提高生态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东莞4种主要人工林分为研究对象,比较了林分改造后的尾叶桉林、荔枝林、马尾松林、马占
学位
建筑工程中的裂缝问题是较为普遍的问题。如果说建筑工程不出现裂缝,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多少会出现。出现的裂缝对建筑物影响有大有小,小的影响美观,大的会影响质量问题。本文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现存体形最大的虎亚种,是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旗舰物种,在我国仅分布于黑龙江和吉林省,由于栖息地丧失和猎物数量减少,野生东北虎的数量已
自工业革命以后,各国的城市化浪潮日益高涨,城市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居民带来了便利和舒适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如人口激增,城市用地紧张,污染问题严峻,城市风貌特色丢失,生态
本研究以双季板栗为试验材料,分析其开花特性、内源激素对开花影响、短截对开花影响,为板栗修剪、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等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双季板栗雄花序
刺槐炭疽病是近年在刺槐苗及幼树上发现的一种新病害,经过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培养,鉴定为束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dematium (Pers.:Fr.)Grove)存在性状不同的两种菌株
Nam Et-Phou Loei, National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rea (NBCA), location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Lao PDR, is one of the countrys critical NBCAs and has an i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