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现已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目前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疗药物治疗、内分泌治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乳腺癌初始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约50%~60%,但仍有近50%患者治疗后复发转移。化疗是复发转移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疗效已达平台。联合用药可以提高有效率和延长无病生存期,但是联合用药并不能明显延长总生存期。而且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亦不加选择地杀伤正常细胞,毒副作用大,病人难以承受而不能坚持治疗。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性虽已提高到与化疗、放疗同等高度,但受到雌激素受体和乳腺癌分型的限制,在雌激素受体阴性、高转移、高度恶性的乳腺癌分型中疗效并不明显。晚期乳腺癌缺乏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中位生存期短,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仅18~30个月。因此,寻找治疗乳腺癌的新方法,仍然是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声动力疗法(Sonodynamic therapy, SDT)是在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肿瘤治疗新理念、新方法。SDT将组织穿透力强的超声替代了PDT的激光,利用肿瘤组织对声敏剂的优先摄取和长时间的滞留的特性,随后用一定频率的超声激发声敏剂而杀死肿瘤细胞。超声波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并且聚集于肿瘤组织的区域内激活声敏药物,继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如空化效应及产生单态氧)使肿瘤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损伤。由于超声波较红光选择性聚焦且穿透力强,并且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因此,声动力疗法的抗肿瘤效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鉴于多数光敏剂同时具声动力作用,目前声动力多采用光敏剂做声敏剂,但目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光敏剂肿瘤特异性聚集低、正常组织清除慢及光毒副作用高等缺点,限制了SDT被批准用于临床,因此需发展新型声敏剂;二是SDT如何与其他主要治疗手段联合进一步提高疗效。光敏剂二氢卟吩e6具有肿瘤特异性聚集性高,排泄快等优点,鉴于多数光敏剂同时具声动力作用,我们用其作为声敏剂,首先观察其介导的声动力效应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生长的影响。近年来,光动力疗法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肿瘤颇受重视,Matthew Peterson、Canti G及Kirveliene等人分别采用不同的光敏剂介导的PDT联合阿霉素治疗恶性肿瘤,发现阿霉素对PDT的抗瘤作用有增敏效应,并且该效应具有时序性。本研究的第二个目的是观测阿霉素对以二氢卟吩e6为声敏剂的声动力疗法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生长的作用,旨在探讨阿霉素对二氢卟吩e6声动力疗法是否具有增敏作用。第一部分二氢卟吩e6介导的声动力效应对MDA-MB-231细胞以及PMNC细胞生长的影响超声与二氢卟吩e6单独及联合处理MDA-MB-231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MNC,45min后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相关多组采用One-way ANOVA检验,各组间采用LSD或Tamhane检验,P<0.05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1.1.0MHz频率超声强度1.0~2.0W/cm2作用60s呈强度依赖性抑制MDA-MB-231细胞和PMNC细胞生长,其抑制:50%PMNC和MDA-MB-231细胞生长的超声强度分别为1.23 W/cm2和1.25 W/cm2,表明相应强度的超声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正常人体单核细胞PMNC杀伤效应相似。0.1mg/ml~1.6mg/ml二氢卟吩e6浓度依赖性抑制MDA-MB-231细胞和PMNC细胞生长,其抑制MDA-MB-231细胞和PMNC细胞生长的IC50值分别为0.38mg/ml和0.77mg/ml,表明MDA-MB-231细胞对二氢卟吩e6的作用更敏感。2.0.5W/cm2×60s×1.0MHz超声和0.05mg/ml~0.2mg/ml二氢卟吩e6无抑制PMNC细胞生长作用(超声组以Welch检验得到F=141.792,P=0.000,超声0.5W/cm2组的P=1.000,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二氢卟吩e6组F=64.468,P=0.000,经由LSD法检测组内差异,0.05mg/ml~0.2mg/ml与对照相比,P值分别为0.951、0.952、0.915,均无统计学差异),两者联合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生长(F=66.099,P=0.000,经由LSD法检测组内差异,超声联合0.05mg/ml~0.2mg/ml二氢卟吩e6各组的P值均为0.000,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3.细胞形态观察显示,与单纯超声(0.5W/cm2×60s×1.0MHz)和chlorin-e6 (0.2mg/mL)相比,超声联合chlorin-e6组MDA-MB-231细胞死亡数目增加,损伤程度明显加重,完整细胞的比例明显减少,可以看到更多的细胞碎片。第二部分二氢卟吩e6介导的声动力联合阿霉素对乳腺癌细MDA-MB-231的体外杀伤超声、二氢卟吩e6、SDT作用同第一部分实验,在此基础上,使用阿霉素以及SDT联合阿霉素处理MDA-MB-231细胞,45min后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采用SPSS13.0软件,实验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相关多组采用One-way ANOVA检验,各组间采用LSD或Tamhane检验P<0.05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1.1.0MHz频率、强度为0.5~2.0W/cm2的超声作用60s以及0.05mg/ml~1.6mg/ml二氢卟吩e6对MDA-MB-231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同第一部分实验。2.0.5W/cm2×60s×1.0MHz超声和0.05mg/ml~0.2mg/ml二氢卟吩e6两者联合的SDT作用结果见第一部分实验。3.0.1μg/ml~0.4μg/ml的阿霉素无抑制MDA-MB-231细胞生长作用4.0.5W/cm2×60s×1.0MHz超声和0.1mg/ml二氢卟吩e6声动力治疗联合0.1μg/ml~0.4μg/ml的阿霉素呈阿霉素浓度依赖性抑制MDA-MB-231细胞生长,且相比声动力以及阿霉素组均有更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生长(经由Welch检验得到F=141.431,P=0.000,经由Tamhane法组内检验得出:联合治疗组与单独声动力组和单独阿霉素组相比,除阿霉素0.1μg/ml和0.2μg/ml联合声动力组与单独声动力组比较,P值为1.000外,其余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的联合时序可产生不同的抑制效应,声动力作用后加入阿霉素组(SDT+阿霉素)比先加入阿霉素后进行声动力组(阿霉素+SDT)更能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经由Welch检验得到F=141.431,P=0.000,经由Tamhane法组内检验得出:阿霉素浓度分别为0.1μg/ml、0.2μg/ml、0.4μg/ml时,SDT+相应浓度阿霉素组与相应浓度阿霉素+SDT组相比,P值分别为0.000、0.038、0.0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氢卟吩e6介导的声动力能够特异性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生长,有望成为一个新型声敏剂用于声动力治疗乳腺癌。二氢卟吩e6声动力联合ADM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生长,且声动力作用后用阿霉素比先用阿霉素后进行声动力更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更能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时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