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集群显现出越来越强的竞争力,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创新不仅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更是集群内企业得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关键。集群中的企业处在一个由高校及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中介服务机构等组织构成的社会网络中,集群企业的创新过程离不开所处的社会网络成员的相互作用,网络化是产业集群的本质特征。集群企业如何通过社会网络与创新主体之间建立联系,开展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促进信息和知识的传播与交流,是提升集群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也是当前集群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产业集群的概念,集群创新网络的内涵,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以及基于社会网络视角对集群创新的分析进行了说明,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然后对目标区域产业集群的状况进行了说明,并描述集群创新的社会网络结构特征。第三,运用社会网络的方法,对产业集群的社会网络特征(强度、密度、中心性、互惠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现阶段目标区域的社会网络特征的现状。最后,在前文的基础上,对于产业集群实现进一步创新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经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首先揭示了社会网络主体和社会网络关系对集群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二是,验证了厦门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是一个基于社会网络的开放式的、完整的创新网络,它与外界联系紧密,整体联结性较强,网络中心性明显,是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三是,龙头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能力对该产业集群的整体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介服务组织的支持对集群内企业的创新产生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后,针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对集群企业基于社会网络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