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肠组织中hTERT蛋白、Livin蛋白表达,分析hTERT蛋白和Livin蛋白两者相关性及其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二步法检测178例大肠癌组织、60例癌旁组织及3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hTERT蛋白和L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确切概率法对资料进行描述,用寿命表法和Kaplan-Meier法对资料进行生存分析,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Log-RanK时序法对患者预后的有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 hTERT蛋白、Livi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4%、65.7%,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8.33%,在正常大肠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和0。hTERT蛋白和Livin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组织(P<0.05),癌旁组织与正常大肠组织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 hTERT蛋白阳性率在大肠癌不同分化程度中分别为100%、92%、97.2%,其中高分化组与中分化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T蛋白阳性率在大肠癌不同浸润深度中,T1+T2、T3+T4分别为87.2%、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Dukes分期中:A期、B期、C期、D期阳性率分别为85.7%、100%、95.2%、100%,其中A期与B期、A期与D期、C期与D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临床分期中,Ⅰ期、Ⅱ期、Ⅲ期、Ⅳ期阳性率分别为87.5%、92.2%、95.2%、100%,其中Ⅱ期与Ⅳ期、Ⅲ期与Ⅳ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远处转移组中,M1、M0阳性率分别为100%、93.0%,M0与M1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 Livin蛋白阳性率在大肠癌不同浸润深度中,T1+T2、T3+T4分别为35.0%、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Dukes分期中:A期、B期、C期、D期阳性率分别为44.9%、78.1%、66.1%、82.9%,其中A期与B期、A期与D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临床分期中,Ⅰ期、Ⅱ期、Ⅲ期、Ⅳ期阳性率分别为56.3%、57.9%、66.1%、83.3%,其中Ⅱ与Ⅳ、Ⅲ与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远处转移组中,M1、M0阳性率阳性率分别为83.3%、61.3%,M0与M1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 hTERT蛋白与Livin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具有一致性,从正常大肠组织、癌旁组织到大肠癌组织中,两种蛋白阳性表达呈递增趋势,经Spearman相关分析,大肠癌组织中hTERT蛋白表达和Liv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204,P<0.05)。5.经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浸润深度、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hTERT蛋白表达与Livin蛋白表达等5项指标是影响大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随着hTERT蛋白和Livin蛋白表达增强,患者生存率呈递减趋势;hTERT蛋白和Livin蛋白共同表达的大肠癌患者,其预后最差。结论1. hTERT蛋白和Livi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具有显著差异,大肠癌肿瘤细胞中hTERT蛋白和Liv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肠组织。2. hTERT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kes分期、临床分期、远处转移等病理特征有关;Livin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Dukes分期、临床分期、远处转移等病理特征有关。3. hTERT蛋白和Livin蛋白与大肠癌的进展相关,两者均参与了大肠癌的浸润转移过程。hTERT蛋白与Livin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一致,两者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在大肠癌的发生机制中可能起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大肠癌的发生、发展。4. hTERT蛋白和Livin蛋白与大肠癌的预后有关,联合检测二者的表达可以作为大肠癌患者预后判断有价值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