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宅地价调控是城市地价管理的基础,掌握城市住宅用地价格空间分异规律,科学调控地价,有利于促进城市持续发展。城市住宅用地价格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具有空间上的关联性及异质性的特点,研究城市住宅地价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有助于对城市地价进行科学调控。本文首先阐述了城市住宅地价空间分异概念与基础理论,然后以沧州市住宅地价为研究对象,应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住宅地价的空间分异规律,分别构建Hedonic模型和GWR模型,定量分析了地价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缓解住宅地价空间不平衡的调控措施。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揭示出沧州市住宅地价空间形态及特征规律。通过对沧州市地价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得到沧州市地价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均呈倒“U”型分布,地价从城市中心向四周递减,且地价呈现东低西高的不平衡趋势。(2)建立了沧州市住宅地价数字地价模型,揭示出住宅地价空间演变趋势。通过GIS空间分析工具,分别建立了沧州市2007-2009以及2010-2013年间的住宅地价数字地价模型。对比结果显示:住宅地价分布呈明显向心性与区位关联性;住宅高地价区由东部向西部转移;住宅地价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区域副中心出现;铁路对住宅地价形成了一定的阻隔作用。(3)通过构建Hedonic模型和GWR模型,定量分析了住宅地价影响因素对其影响规律。本文选取了城市中心、道路、学校、公园、运河以及医院作为住宅地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建立了Hedonic模型和GWR模型,定量分析了影响因素对地价的影响程度。模型检验结果显示,GWR模型拟合度优于Hedonic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城市中心对地价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影响,主要道路、学校、公园分别对住宅地价有不同程度的正影响,且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的空间规律与空间差异。运河及医院对住宅地价主要呈负影响,在空间分布缺乏规律性。(4)提出了对住宅地价不平衡现状的调控措施,并且以住宅地价监测点数据为基础,对规划条件下与调控条件下的未来住宅地价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规划条件下的预测地价存在着更严重的空间不平衡,调控措施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住宅地价的空间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