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到NP”是汉语口语中的常用表达形式,本文将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详细阐述其特点,并通过与相关结构的对比深入研究。绪论部分主要概述了论文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意义,总结了前人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并介绍了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第二章从句法功能及结构特点角度研究“A到NP”。在句法功能方面,其主要是充当谓语,其次是定语,较少用作宾语和主语。在结构特点方面,“A到NP”中的“A”主要是性质形容词,“NP”根据语法为主、意义为辅的标准可以分为四类:度量类、处所类、时间类及事物类,“到”的虚化程度会因“NP”的不同而变化,但其功能都是通过凸显“NP”的终点性以赋予“A”高程度量;“A到NP”的否定形式有两种,即“否定词+A到NP”与“A+不+到NP”;“A到NP”的对举形式表现为“A1到NP1,A2到NP2”。第三章从语义角度分析“A到NP”。“A到NP”是一个构式,其构式义是:说话者主观认定形容词“A”拥有高程度量;形容词“A”的语义一般指向客观对象,但有时也会指向“NP”;“到”的语义特征会因“NP”的不同而隐现,但始终保持着[+终点]。第四章从语用角度分析了“A到NP”的主观性,即主观评价、感受和主观量,还以焦点理论对该结构作了阐述。第五章是与“A到NP”的变式和相关同义结构的对比研究。“A到NP”与变式“A到了 NP”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在事物类“NP”的特殊小类上,与“A至NP”和“A达NP”则主要体现在使用频率上;与相关同义结构“A到AP”“A到VP”之间的差异则集中在“A”的语义指向、变项之间的语义联系、“到”的虚化程度及否定形式等方面。比如,这两个相关结构里的“A”,其语义只指向客观对象;变项之间都有因果关系,但“A到VP”的变项之间还有描述与被描述关系,“VP”还都是以隐含的高程度量来量化“A”;否定形式不存在“A+不+到AP/VP”。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主要观点及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