镱掺杂PZT薄膜的制备及铁电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i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在Pt/Ti/SiO<,2>/Si衬底上制备出稀土镱(Yb)掺杂的Pb(Zr<,0.25>Ti<,0.48>)O<,3>(Yb-PZT)铁电薄膜.系统的研究了不同预烧温度和烧结温度以及稀土Yb不同掺入量对PZT薄膜的微观结构与铁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50℃预烧及650℃烧结可获得结晶性能良好的薄膜.对PZT溶胶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PZT溶胶形成的机理提出了相应的理论解释.溶胶形成的过程是金属醇盐通过与溶剂反应,经过醇解、聚合的过程,最终金属原子通过金属氧键结合形成空间离子簇.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红外分析技术(IR)分析后发现加入到体系的醋酸铅、丙醇锆、钛酸四丁酯等金属盐首先与溶剂发生作用,形成含有羟基的金属盐,其有机官能团充分交换.SEM、AFM和TEM分析表明,稀土Yb的掺杂使PZT薄膜的结晶性能发生明显变化.在稀土Yb掺杂量达到1.0mol﹪时,PZT薄膜的晶粒尺寸比较均匀,并具有良好的致密度;而当稀土Yb的掺入量高于1.0mol﹪时,PZT薄膜的晶粒尺寸减小.对以Pt为底电极的PZT薄膜的铁电性能进行测试的研究表明,稀土Yb掺入量为1.0mol﹪左右的时候,PZT具有较好的剩余极化值和较好的抗疲劳特性.稀土Yb掺入量为1.0mol﹪的PZT薄膜的剩余极化值(2Pr)为56.642μC/cm<2>,矫顽场(2Ec)为95kV/cm,经过10<7>次循环极化后剩余极化值下降5﹪;经过10<10>次循环后剩余极化值下降17﹪.当Yb的含量高于或者低于1.0mol﹪时,PZT薄膜的铁电性能降低.结合Yb-PZT薄膜(100)和(200)晶面衍射峰强度比分析,可粗略估计Yb在PZT薄膜晶格中的占位.当稀土Yb掺杂量的低于1.0mol﹪时,Yb在PZT薄膜晶格中主要占A位,起施主掺杂的作用;随着Yb掺杂量的增加,Yb在PZT薄膜晶格中占据B位的比例逐渐增多,受主掺杂作用增强.从缺陷化学的角度对Yb掺杂引起的PZT薄膜的极化疲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掺杂量低于1.0mol﹪时,稀土Yb施主掺杂可以减小氧空位及空穴等缺陷的浓度;高于1.0mol﹪时,稀土Yb的受主掺杂作用,使薄膜中的氧空位以及空穴等缺陷浓度增加,导致PZT薄膜的铁电性能恶化.
其他文献
  The spin dependent transport across ferromagnet/semiconductor interfaces depends critically on their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Interracial reactio
会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带电聚合物是指那些链节带有电荷的聚合物,包括带相同电荷的聚电解质和带不同电荷的两性聚电解质.该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研究聚电解质和两性聚电解质溶液的热力学和吸
学位

本试验以ATⅢ转基因原代山羊及杂交产生的后代组成的转基因山羊核心群为研究对象,以ATⅢ基因(AntithrombinⅢ,ATⅢ)作为检测的目的基因,利用PCR技术、定量PCR技术、ELISA技术对
异辛醛是由辛烯醛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选择加氢制得.该文在气-液-固三相鼓泡固定床反应器中对辛烯醛选择加氢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催化剂筛选实验确定了加氢过程的催化剂.考察了
  Due to increased awareness and interest in the biomedical implant field as a result of an aging population,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implantable devices has
会议
西伯利业鲟(Acipenser baerii)隶属鲟形目(Acipenser iformes),鲟科(Acipenser idae),鲟属(Acipense),为软骨硬鳞鱼,分布于西伯利亚河流和湖泊,是地球上最为古老的物种和鱼类之一,因而
学位
水通道蛋白(AQPs)是细胞膜上特异性转运水的孔道。之前的研究表明AQPl普遍表达于肿瘤血管内皮,并且在其他的许多肿瘤细胞中也有表达。但是,其表达是否是一种异常现象,或者其
学位
  Rolled-up nanotech [1] has opened up the possibilities of shaping pre-strained nanomembranes into various functional units including optical microtubular ca
会议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目前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此方法具有高灵敏度、相对简单、快捷及不经蛋白纯化即可获得蛋白编码区的优点。近年来,酵母双杂交技术在研究蛋白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