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安城太平坊出土白瓷产地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jing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瓷的创烧是我国陶瓷制作技术的又一座里程碑,不仅彰显了我国古代制瓷技术出现进步,而且是我国陶瓷审美角度拓宽的表现。本文进行的统计共包括唐代中国北方唐墓共822座,其中有539座位于两京地区的唐墓,中国北方其他地区有283座。位于中国北方的出土有白瓷器物的唐墓共有430座,出土地点位于两京地区的、出土有白瓷的墓葬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两京地区共出土白瓷器物645件。由此数据得出结论:唐代时期白瓷的确广泛地流行在北方各地,在两京地区更甚。将墓葬主人的身份与墓葬所出土白瓷汇总进行对比整理,认为白瓷在唐代是所有社会等级的人均可使用的陪葬品。对唐代两京地区出土的白瓷器物以器型为研究对象,发现两地区的器物的类在唐代期间没有较大变化,器物的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累积,大部分器物的型都逐渐增多,两地区器物型最多的均为碗。对唐长安城太平坊遗址出土的白瓷进行产地研究是通过成分特征和制作工艺方面开展的,成分特征方面:使用电子探针实验对白瓷胎、釉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制作工艺方面:使用超景深显微镜观察瓷片胎釉结构,使用白度仪测白瓷的色度值。通过对成分特征、显微胎釉结构、色度值等展开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据此推测这批出土白瓷残片来自河南巩县窑。本文尝试以唐代太平坊为出发点、从消费端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太平坊出土极大部分日常所用的白瓷来自于河南地区的白瓷窑口这一情况,认为唐代时期长安城中的普通居民已经可以消费异地生产的瓷器,居民能够对不同制作水品的白瓷进行有选择性的消费,从河南地区到长安城有一条以日用瓷为代表的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完整链条,体现了唐代长安城中较为发达的社会经济情况与唐代两京地区间紧密的交流、往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窥见唐代长安城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转水平。
其他文献
本文以地处象泉河中游的格布赛鲁墓地为研究对象,从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格布赛鲁墓地以往的研究工作情况开始,介绍格布赛鲁墓地的基本情况和2017、2018两个年度的考古工作情况。通过梳理格布赛鲁墓地2017和2018两个年度的考古出土资料,结合碳14测年数据,将格布赛鲁墓地考古学文化序列分为早晚两期。通过对墓葬形制和随葬陶器进行考古类型学的分析,厘清该墓地早晚两期遗存的基本文化特征。根据象泉河中上
2018至2019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以及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三家单位对三原天井岸汉代礼制建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一批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建筑瓦当。这批瓦当主要有“卷云纹”、“千秋万岁”、“长生未央”等纹饰和文字瓦当组成。笔者在搜集大量西汉瓦当资料的基础上按照考古类型学对该遗址出土瓦当按照考古类型学进行了详细的分型定式,基本整理清楚这批资料的类型特征。这批瓦当的形制特点符合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利用无线通信空中接口的开放性进行窃听、主动干扰等攻击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传统的信息加密技术受到了比较严重的挑战,信息的安全传输问题愈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面对这些挑战,物理层安全、隐蔽通信等新的信息安全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近年来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系统的原理和标准,并对其进行了适当的简化处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
随着国家对于教育方面投入的逐年递增,各大高校也积极响应号召实行了大规模的扩招。学生总数的增加以及生源地规模的扩大使得高校贫困学生的人数日益上升,部分贫困学生无法负担在校的学费及生活开销,所以精准扶贫一直是学生管理部门工作的难点和痛点。高校一般采用学生自主申请与辅导员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决定资助对象。但在实际过程中学生的家庭情况复杂,评议小组无法准确的做出判断,并且还可能存在主观臆断或审核资料不真实等问
远海环境的孤立碳酸盐台地周缘发育了碳酸盐岩峡谷,对其开展研究有助于深刻理解碳酸盐碎屑沉积物的“源—汇”体系及深水油气成藏等方面。本文利用多波束测深、高分辨率二维多道地震等数据,精细刻画南海西沙海域永乐海底峡谷的地貌形态及内部充填特征,揭示该峡谷沉积演化过程,分析峡谷成因控制因素及稳定性。永乐海底峡谷形成演化可分为萌芽、汇聚和拓展三个阶段,随演化过程峡谷规模及对沉积物输运作用增加。永乐海底峡谷形成及
南水北调工程是全国瞩目的宏大工程,其中跨度最长、淹没土地面积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中线蓄水调水线路已使河南省、湖北省约46.9万居民迁离家乡,庞大的移民数量使得安置点建设成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关键问题。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它需要来自政府的经济基础支持和高水平的科学指导,需要移民政策的贯彻实施。同时,移民安置点的人居环境建设直接影响到移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等实际的民生问题。在此背
在生物组织中,细胞常常受到所在环境施加的力学和化学信号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环境力学信号可能会导致染色质三维构象的变化,甚至破坏DNA分子的完整性。因此,研究力学信号对DNA分子三维构象调控机制,对于理解细胞生命活动非常重要。本文采用飞秒激光双光子聚合(Two-Photon Polymerization,TPP)直写技术加工了多尺度纳米(Nanometer,nm)通道阵列和渐变尺寸锥形纳米通
1μm波段的超快激光在激光测距、相干通信、大气雷达探测、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科研应用有着巨大潜力,现阶段对超快光学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被动锁模技术。被动锁模器件和技术主要包括非线性光学环形镜(NOLM,Nonlinear Optical Loop Mirror)、非线性放大环形境(NALM,Nonlinear Amplifying Loop Mirror)以及非线性偏振旋转(NPR,Nonlinear P
稀土上转换纳米粒子(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由于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在生物传感、生物成像、上转换荧光诱导的癌症诊疗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UCNPs在具有破坏性的介质中将会溶解,引起生物安全性问题。我们注意到一种有趣的疏水水合现象,即在疏水性烷烃溶质附近,水分子间的氢键增强,生成具有类似冰构象的疏水水合结构。受此现象的启发,我们将疏水性的二氢卟吩e6(C
背景:脑卒中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脑血管疾病,按照发病机制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其中大约三分之二为缺血性脑卒中。在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逐年上升,位居城乡居民死亡率的首位。目前临床上对缺血性脑卒中所采用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时间窗,因此寻找潜在的治疗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网膜素(Omentin)作为一种新型脂肪因子,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人血浆中Omentin浓度与缺血性脑损伤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