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氢前后FCC油浆的化学结构分析与反应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CC油浆是催化裂化过程中的重要副产物。FCC油浆富含稠环芳烃,其回炼二次裂化生焦严重,增大再生器烧焦负荷,甚至引起沉降器结焦,危害装置平稳进行,因此炼厂越来越倾向于将其外甩出装置。本论文以长庆石化FCC油浆和青岛炼化FCC油浆为原料,深入了解FCC油浆各窄馏分化学结构随沸点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探究稠环芳烃加氢转化规律,并考察了FCC油浆通过加氢精制和减压深拔后催化裂化性能的变化。首先,利用高真空釜式蒸馏装置按馏程将两种不同基属的FCC油浆切割成窄馏分,借助多种表征手段对窄馏分性质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石蜡基属的长庆石化FCC油浆,各窄馏分中含有相当数量的烷烃,芳烃中主要为3~5环芳烃。低于500℃的馏分,随着馏分沸程升高,芳环数逐渐增加;高于500℃的馏分,芳环数保持在5个左右不再增加,环烷环数继续增加,侧链变长。此外,随着馏分沸程升高,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运动黏度等均逐渐增大,密度、折光率和芳碳率则先增大后减小,饱和分含量先减小后增大。中间基属的青岛炼化FCC油浆窄馏分常规性质变化规律与常规原油一致,各窄馏分中主要含有三环、四环芳烃。随馏分沸程升高,芳环数上升及芳碳率增大,侧链变短,缩合程度增大。其次,采用高压釜加氢装置对富含稠环芳烃的青岛炼化FCC油浆各窄馏分进行加氢,加氢处理前后油品性质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窄馏分在发生加氢饱和的同时发生了加氢裂化反应,密度、折光率、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降低,残炭脱除率随馏分沸点升高而增大,H/C(原子比)上升0.05~0.12,氮脱除率在24.24%~40.00%之间,硫的脱除率在48.51%~65.43%之间;各窄馏分由于烃族组成不同,加氢后的性质变化规律也有所差异,总体上由环数较多芳烃向环数较低芳烃方向转变。再次,对加氢前后的青岛炼化FCC油浆窄馏分(IBP~375℃,425~450℃)和长庆轻油浆(<505℃)进行催化裂化反应,探究油浆加氢前后催化裂化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青岛炼化FCC油浆,窄馏分IBP~375℃经加氢后进行催化裂化反应,液化气、汽油等收率升高,柴油收率降低;窄馏分425~450℃经加氢后进行催化裂化反应,汽油和柴油收率增大。而对于长庆轻油浆(<505℃),其加氢后催化裂化性能的提升体现在液化气、汽油和柴油等收率的提高。最后,探究切割点对长庆轻油浆催化裂化性能的影响,得出,各轻油浆转化率很低,在48.68%~61.72%之间,随着切割温度点的上升,液化气和汽油收率先减小后增大,柴油收率逐渐减小,焦炭产率显著增加。
其他文献
<正> 一、目前唐青花瓷研究概况1975年,南京博物院等单位为配合扬州师范学院基建进行考古发掘,在2号探方深4.34米未经扰乱的唐代地层中出土一片青花瓷枕片,长8.4、宽7.6、厚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逐渐成为企业的第一重要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人才之间的竞争。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
BT即Build-Transfer(建设-转让),是近年来在我国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领域运用越来越广泛的项目融资模式。BT模式的广泛运用与实施,满足了工程建设领域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要
中国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人口最多、地域最广,有着极其完备的历史叙述和悠久的文化传统,更有着强大的本土文化的凝聚力。我们国内的标志设计应该提出自己的设计理论,即“本土
<正>本报告发表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技实验研究中心碳十四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在2007~2011年期间测定的27个考古数据。数据
金融危机海啸的到来,使世界各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我国亦然。在此背景下,各国企业纷纷裁员、减薪、强制休假,甚至倒闭,就业岗位大量减少,与近几年的就业形势相比,在金融危机
目前中韩两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使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劳动力的供给方面。从总体来说,人口老龄化发展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
生产调度问题已被证明是非确定型多项式(Non-deterministic Polynomial, NP)即NP难问题,现实生产中受工厂管理方法的影响,在不同的管理方法下,生产调度问题的优化目标、优化
目的比较两种荧光示踪剂伊文思蓝(EB)与DiI的追踪效果,为神经示踪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脑立体定位仪,将EB和DiI分别注入大鼠海马,大鼠存活72h后,心脏灌注固定,冰冻切片
众所周知,苗族服饰上图案精美,而修饰这种服饰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湘西苗族刺绣工艺。这种传统刺绣一直流传至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能够代表苗族女性文化的精髓。苗族刺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