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乳腺癌化疗患者实施绘画干预疗法,观察绘画疗法对患者预期性、急性期和延迟期三期恶心呕吐、焦虑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降低患者恶心呕吐程度,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性研究。选取2021年5月10日—2021年10月13日期间在太原市某三甲肿瘤专科医院化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4例。按住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护理和一般心理护理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绘画干预心理治疗,干预实施时间:用药前2天开始持续7天,每天1次,一次40~100分钟,共进行三轮干预,总计21天。住院期间,干预地点为病室;居家期间,干预地点在患者家中。干预前,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呕吐生活功能指数量表(Functional Living Index-Emesis,FLIE)等基线资料;干预全部完成后,研究者采用SAS和FLIE对患者进行再评估,分析两组数据,得出结论。研究者使用由ANV分级标准和MAT量表构成的患者日记,收集两组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干预7天、干预14天和干预21天恶心、呕吐症状的资料。所有数据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检验采取双侧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84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试验组中途退出1例、脱落1例,对照组剔除1例、脱落1例,故共纳入8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统计结果显示:(1)基线资料比较: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水平一致。(2)预期性恶心呕吐疗效评价: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预期性恶心呕吐程度组间效应(F=319.117,P<0.001)、组内效应(F=19.357,P<0.001)和交互效应(F=92.52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两组患者预期性恶心呕吐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天、干预14天、干预21天后试验组患者预期性恶心呕吐程度分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急性期恶心呕吐疗效评价: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急性恶心程度组间效应(F=17.797,P<0.001)、组内效应(F=83.702,P<0.001)和交互效应(F=27.692,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两组患者急性恶心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天、干预14天、干预21天后试验组患者急性恶心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急性呕吐发生次数组间效应(F=3.844,P=0.053)、组内效应(F=0.391,P=0.760)和交互效应(F=0.326,P=0.80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延迟期恶心呕吐疗效评价: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延迟性恶心程度组间效应(F=109.184,P<0.001)、组内效应(F=295.048,P<0.001)和交互效应(F=84.85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延迟性呕吐发生次数组间效应(F=47.125,P<0.001)、组内效应(F=48.956,P<0.001)和交互效应(F=17.05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两组患者延迟性恶心、呕吐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天、干预14天、干预21天后试验组患者延迟性恶心、呕吐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焦虑水平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均存在中度焦虑,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生活质量水平比较:试验组患者干预后恶心部分和呕吐部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绘画疗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预期性恶心呕吐严重程度。2.绘画疗法能有效减轻延迟期恶心呕吐症状以及急性期恶心程度,但对急性期呕吐发生次数改善未见明显效果。3.绘画疗法可以有效改善化疗患者焦虑症状。4.绘画疗法能提高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