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节水技术的彩用:决定因素及影响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b4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农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水短缺威胁,但是农业用水效率却不高。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开始推行农业节水技术。那么到目前为止,实践中各种农业节水技术的采用率究竟有多高?影响农业节水技术采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农业节水技术的采用是否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农业节水技术的采用对农业生产力又有何影响?目前为止,有关农业节水技术采用、决定因素及影响方面的实证研究还较为匮乏。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实证研究,深入了解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农业节水技术的采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定量分析农业节水技术采用的决定因素及其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农业节水技术政策制定者提供实证依据。研究数据来源于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分别于2001年、2004年和2008年在黄河流域的宁夏和河南省、海河流域的河北省进行的三轮中国水资源制度和管理的跟踪调查,样本覆盖77个村和118位农户的资料。研究结果表明,从采用广度或村的覆盖率而言,农业节水技术的采用程度已经较高;但从采用深度或采用的播种面积比例而言,采用程度还很低,进一步推广的空间很大。资金需求少和一家一户易于采用的传统型和农户型节水技术的采用程度相对较高,而资金需求大且需要集体行动的社区型节水技术的采用程度很低且发展缓慢。政府政策支持是影响农民采用节水技术的重要决定因素。政府的节水技术推广活动和建立节水技术示范村均对推动农业节水技术的采用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但资金补贴政策对节水技术采用的影响并不显著。除政策因素外,农业节水技术的采用还受到水资源短缺程度、非农就业比例和人均耕地面积等很多区域特征的影响。   农业节水技术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对减少作物灌溉用水量的有正面的影响,主要是农户型和社区型两类节水技术效果显著。灌溉用水生产率在采用农户型和社区型农业节水技术后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而传统型农业节水技术的采用对玉米和小麦减少灌溉用水量和提高用水生产率方面的影响都不显著。同时,农业节水技术的采用不会显著降低农作物的产量,甚至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玉米的产量。所以,政府应该继续鼓励农业节水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尤其是农户型和社区型的节水技术。此外,还需要重视运用政策补贴和金融等手段来激励农民采用节水技术,特别是加强对农户型农业节水技术的资金支持。政府在制定节水技术推广政策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区域的资源和社会经济等特点设计相应的支持政策。
其他文献
近年来,阳泉市委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这次“三讲”教育中,通过对照检查,我们
2015年7月18日,央行等十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预示着互联网金融这个一直野蛮生长、良莠不齐的行业将逐渐步入正轨。随
看到某企业经理的名片上印有“中共党员、经理”的字样,命笔者况空回D顿感耳目清新.为之一振。这位经理说:””经理只是工作需要,——而做合格党员则是我一生中的最高追求,把“中
“王若曰”是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中常见的一种格式,常常被译为“王如此说”或“王是这样说的”,或者认为“若”在这里没有实际意义。但笔者认为“王若曰”是一种固定格式,它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刘岩立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
农民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但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缺陷。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
随着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十分迫切。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重要的制度
2007年6月,成都被国务院正式批准成为全国第一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同时整个成都市及下属各区(县)被赋予了“先行先试”的权力。出于缩小城乡公共社会事业差距的目
高校教师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好老师”的标准,在修身、律己、治学、育人四方面从严要求自身,力争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
“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稳定发展的长期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地资源高度紧张。积极推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