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库作为调节河流水沙、蓄水兴利的重要措施,在缓解我国工程性缺水的同时对河流径流和泥沙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借助变差系数、偏态系数、Pearson相关分析、双累积曲线法以及淤积率经验模型等,系统分析渭河流域水库建设对河流径流、输沙过程的影响机制,采用水库淤积量估算方法揭示渭河流域水库蓄水拦沙对河流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影响,为水沙调度提供理论依据。结论如下:(1)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水库淤积严重。据测定,巴家嘴水库1960~2004年共淤积泥沙4.35亿t;冯家山水库1974~1993年共淤积泥沙0.93亿t;羊毛湾水库1973~2005年共淤积泥沙2187.5万t;黑河金盆水库和石头河水库淤积较少。依据水库淤积率经验模型估算得知,渭河流域46座中型水库2001~2011年淤积泥沙总量为2363.6万t。(2)从年内变化特征看,巴家嘴水库入库水沙年内分配很不均匀,水沙集中分布于7~9月,且沙量集中分布特征更明显。巴家嘴水库汛期径流量占全年的52.4%,输沙量占全年的82.2%。水库蓄水运用后使水库下游水文站径流量和输沙量年内分配趋于均匀化。水库下游沿程站点多年平均输沙量在水库修建后同水库修建前相比,其降低幅度随着离水库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毛家河站输沙量从1956~1959年的1.9195亿t,下降到1960~1987年的0.2486亿t,降幅为87.1%;杨家坪站输沙量从1956~1959年的1.1005亿t,下降到1960~1987年的0.5739亿t,降幅为47.8%;张家山站输沙量从1956~1959年的3.5468亿t,下降到1960~1987年的2.3610亿t,降幅为33.4%。(3)1950~2008年渭河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随时间呈显著下降趋势。由渭河流域张家山、状头和华县3站径流-输沙双累积过程线知,3站输沙量均发生了趋势线变化,说明除径流量的变化对输沙量产生影响外,人类活动是渭河流域输沙量变化趋势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同时3站径流-输沙双累积曲线的转折点同水库下闸蓄水的时间相对应。借助张家山、状头、华县3站径流-输沙双累积曲线,对3站径流-输沙双累积曲线最后一个阶段的累积输沙量的变化进行估算,求得:2001~2008年无降水影响时张家山站累积减沙量约为4.52亿t;2003~2008年无降水影响时状头站的累积减沙量约为5.78亿t;2001~2008年无降水影响时华县站的累积减沙量约为11.24亿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