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5月银监会制定了商业银行新四大监管工具,并确定了相应的监管要求,其中的杠杆率、资本充足和贷款损失准备具有资本管理作用。2012年后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步入中高速增长阶段,2015年中央领导小组提出“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同时将“去杠杆”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2018年中央政治局会议继续强调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的重要性。在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下行趋势和杠杆率高企的背景下,宏观调控面临着“稳增长”与“去杠杆”的两难境地,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我国2006-2016年140家商业银行微观数据,首先从杠杆顺周期性的角度探究商业银行资本管理行为,验证杠杆顺周期性的存在性问题,同时考察同业业务对商业银行杠杆顺周期行为的影响;其次,更进一步地对资本管理行为进行延展,在贷款损失准备盈余管理动机中加入资本管理指标,综合考虑贷款损失准备的资本和盈余管理行为,更加全面深入地对商业银行资本管理行为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对商业银行合理利用杠杆率和贷款损失准备进行资本管理以及加强商业银行审慎监管和分类监管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商业银行杠杆率具有顺周期性,杠杆率增长越快,杠杆顺周期性越强。(2)同业业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杠杆顺周期性,缓释作用在资产规模较小、同业业务占比较高和杠杆率水平较低时最为显著。(3)2014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的实施削弱了这种缓释作用,强化了杠杆的顺周期性。(4)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利用贷款损失准备和超额贷款损失准备的资本管理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在上市银行和高资本充足率的银行中更为显著。(5)2013年《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实施后(超额)贷款损失准备的资本管理动机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