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次研究通过对基线调查的安徽省沿江地区农村成年居民进行两年随访,获得该地区居民高血压的发病情况,并根据基线调查时检测的居民尿液中各金属(砷、铬、锰、镉、锌、铁和铜)含量,从而探讨安徽省沿江地区农村成年居民尿中金属水平与高血压发病之间的关系,为当地有关部门防控高血压以及治理环境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9月2015年6月,选取了马鞍山、池州和铜陵3个城市的7个乡镇,并从这7个乡镇中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随机抽取,对选取的行政村中12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进行基线调查。了解其一般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并对调查居民进行体格测量和次日晨尿的收集。尿液砷、铬、锰、锌、铁和铜元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检测,而尿液镉的检测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2016年10月2017年5月,对基线调查的成年居民高血压相关情况进行随访调查,了解其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高血压的新发情况,采用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以及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利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成年居民尿中金属元素水平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结果本次随访研究共随访到基线未患高血压的农村成年居民1358人,平均年龄为46.04±15.30岁,男性居民592人(43.6%),女性766人(56.4%);平均随访25.09个月,最少随访24月,最多随访32.4月;新发高血压275人,两年高血压发病率为20.3%(197.68/1000人月);肌酐校正后的新发高血压组患者金属砷、锰、镉以及铜水平分别为82.36μg/g、0.55μg/g、3.18μg/g和15.06μg/g,高于相应的未发生高血压组患者的74.25μg/g、0.44μg/g、2.29μg/g和13.27μg/g(P<0.05);最高四分位的尿砷、铬、锰、镉和铜的居民相对于各个金属参照组的居民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比分别为:1.49(1.052.12);1.44(1.081.91);1.66(1.242.21);1.45(1.002.14)及1.43(1.081.88);尿中金属砷、锰≥P20水平的居民相对于<P20的居民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比分别是:1.37(1.021.84)及1.67(1.252.23)。结论安徽省沿江地区农村成年居民尿中金属砷、铬、锰、镉、锌、铁和铜水平较高,且较高浓度的金属砷、铬、锰、镉及铜暴露可能会增加居民高血压发病的风险,有关部门应采取综合环境治理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沿江农村地区成年居民高血压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