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与教化——亚里士多德的道德教化思想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从教化的视野,来探讨和研究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亚里士多德以探寻人生的目的为出发点,以结构论的人性论为教化的理论基础,考察心灵的非理性部分如何受到熏染和塑造而形成道德德性,以及心灵的理性部分的功能如何发挥出色,即形成理智德性。伦理德性和理智德性的形成就是心灵受到教化的结果和表现。一个受到德性涵养和理性教导的人就是实现了他的各种功能和价值的人,这样一种人是幸福的。亚里士多德把人的德性、教化与幸福结合在一起,认为人类的目的就是通过教化心灵,实现美善的生活,即幸福。由此,他构筑了一个完整的道德教化体系,并给予了细致的论证。虽然亚里士多德的教化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他对于人类伦理生活的秩序和个人生活的美德的洞察和思辩,对我们每个人思索建构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建构什么样的教化,才能走向个人的善和幸福以及社会的善和幸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爱丁堡学派在提出“强纲领”后又发展了科学知识社会学(SociologyofScientificKnowledge,简称SSK)的第一个经验研究纲领——利益分析纲领(或根据其说明模式被称为利益模式)。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以SBS-Ⅱ型富氧燃烧中试锅炉为研究对象,对燃烧过程的反应机理和物性参数进行了分析和修正,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炉膛富氧燃烧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富氧燃烧下煤
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讨论,该学科的未来发展也是一个颇多争议的话题。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科学技术哲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