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我国是目前世界上用汞量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全球范围大气汞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大气中汞的年均沉降值大于70ug/m~3,在某些近岸海水监测点,汞已成为最大的超标指标。汞作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由于沉降作用,沉积在底泥中,并逐步转化为甲基汞,又通过生活在水底部的底栖生物等经食物链逐一传递,最终造成水生生物体内汞的含量远远高于环境水体中的汞浓度。因此,大量食用受汞污染水体的鱼类的沿岸居民,容易受到汞污染的危害,成为了汞污染的主要受害对象,而孕妇和胎儿则是最容易危害的群体。孕妇摄入含有汞和甲基汞的食物以后,汞被转成甲基汞,甲基汞可以被胎儿吸收,吸收后的甲基汞可穿透红细胞膜,附着于血红蛋白,并被氧化为二价汞离子后广泛分布于全身,但更易富集于大脑,其在大脑中的浓度大约比血中高6倍。由于甲基汞的脂溶性、短链的烃基结构,使其能迅速通过胎盘并被氧化为离子复合物,与胎儿血红蛋白高亲和力结合,不能再返回到母亲的血液循环中,因此胎儿体内甲基汞的含量总是高于母体中的含量,以上原因决定了胎儿对甲基汞的毒性十分敏感。所以,在摄人少量的甲基汞时,母亲虽然还没有任何症状,而胎儿就可能产生明显的损伤。甲基汞主要是危害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听力和视神经的损害,其中以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最为严重。鉴于当前孕妇食鱼与儿童的神经行为发育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此外,加上环境中的汞含量不断增加,这些都可能对儿童的健康构成威胁。而有关母亲在孕期的汞暴露是否会影响儿童的神经行为发育结论不一,对敏感人群(孕妇)体内汞正常水平及每天摄入量的安全范围还没有统一的意见等。因此,本次研究我们以舟山地区出生的新生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采用DMA-800自动测汞仪调查舟山地区孕妇血、尿、头发及新生儿脐带血的汞含量情况,同时测定主要经济鱼类水产品的汞含量,并在此基础上,对孕妇进行舟山海岛地区新生儿家庭社会环境与健康问卷调查,对新生儿进行神经行为发育评分,探讨内外环境汞暴露现状及其与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之间的关系,为相关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在1997-2003年多次对舟山北起160海区,南至229/230海区,西起174海区,东至1891海区,即北纬27°00′~33°00′,东经121°30′~125°30′渔区出产的白姑鱼、鲳鱼、鰙鳎、梅鱼、带鱼、鳗鱼、墨鱼、马鲛鱼、小黄鱼等9种主要经济鱼类进行样本采集,对其进行汞含量水平的测定和生物卫生质量指数评价,对不同种类、不同年份、不同规格、不同海区鱼类的汞含量水平进行比较。选择2006年3月-2007年7月期间,舟山妇幼保健医院分娩的舟山本地户口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在孕中晚期采集孕妇尿样、发样、血样,在其分娩时采集新生儿脐带血样,采用DMA-80自动测汞仪(GB/T500917-1996冷原子吸收光谱法)对获得的生物样本进行汞含量测定,对孕妇尿汞值、发汞值、血汞值和新生儿脐带血汞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各类样品之间汞含量的关联性进行比较。在汞含量检测的基础上,选择数据较为完整的并同意参与调查的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自行设计问卷,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对孕妇进行“舟山海岛地区新生儿家庭社会环境与健康”的问卷调查,内容调查涉及家庭基本情况、新生儿个人情况、孕妇妊娠史等等。在新生儿出生后3-5天内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表,对其进行神经行为发育评分。首先对新生儿妊娠基本情况及其家庭社会经济情况和NBNA(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得分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以是否NBNA满分为因变量,以新生儿一般情况、孕妇尿汞值、发汞值、血汞值和新生儿脐带血汞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风险估计;然后按选择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外环境汞暴露现状各种经济鱼类体内汞生物卫生质量指数均小于1,不同经济鱼类体内汞含量水平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396,P<0.000)。在9种经济鱼类中,最高为墨鱼,均数为0.163mg/kg(95%CI:0.152-0.163mg/kg),其次分别为鳗鱼、鰙鳎、马鲛鱼、鲳鱼、带鱼、白姑鱼、梅鱼、小黄鱼。1997至2003年,白姑鱼、梅鱼、带鱼、鲳鱼、小黄鱼体内汞含量水平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且历年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大、小规格鱼类体内的汞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海区经济鱼类汞含量水平高于远洋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A-80自动测汞仪的标准曲线在检测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质控品检测符合规定要求,质控品和样本重复检测的RSD%均在可接受范围,检出限为0.02ng。2.孕妇孕期及其新生儿内环境汞暴露现状本次孕妇尿汞检测总计有效2190例,算术平均值为2.58ug/kg,中位数为1.66ug/kg,最小值为0.01ug/kg,最大值为62.07ug/kg,95%CI为2.42-2.74ug/kg,四分位数间距为1.79ug/kg。本次孕妇发样总计有效3109例,算术平均值为1.27mg/kg,几何平均数为1.04mg/kg,中位数为1.09mg/kg,最小值为0.04mg/kg,最大值为17.19mg/kg,95%的可信区间为1.23-1.30mg/kg。本次孕妇血汞含量测定有效样本总计3337例,算术平均值为5.40ug/kg,中位数为4.70ug/kg,最小值为0.01ug/kg,最大值为34.28ug/kg,95%CI为5.27-5.53ug/kg,四分位数间距为4.54ug/kg。本次新生儿脐带血汞含量测定有效样本总计2998例,算术平均值为7.71ug/kg,中位数为7.33ug/kg,最小值为0.01ug/kg,最大值为40.42ug/kg,95%的可信区间为7.54-7.88ug/kg,四分位数间距为5.71ug/kg。3.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因素在本次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因素研究中,总计调查有效样本418例。新生儿男孩女孩体重、头围、身长等体格发育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其结果与1995年中国九市新生儿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基本一致。NBNA评分显示:总分40分占25.36%,40分以下的占74.64%。本文研究发现,家庭人均收入、母亲吃鱼次数对NBNA得分有影响。家庭收入越高,NBNA不得满分的概率在上升,同样,母亲吃鱼频率越多,也会影响NBNA的得分。新生儿脐血汞值与NBNA也存在统计学关联,血汞值越高,NBNA满分的几率在降低。其余变量与是否NBNA满分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近年来舟山海域生产的经济鱼类体内汞生物卫生质量指数总体上符合标准,但是部分鱼体内汞含量水平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提示应该进一步加强近海汞污染防治。舟山孕妇及其新生儿脐带血汞含量要高于其它地区,因此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进行干预。研究提示家庭人均收入、母亲吃鱼频率、高脐血汞水平暴露可能会影响胎儿神经行为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