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突发事故灾难报道框架的变迁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woshichuanqi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新闻报道记录着我国的重大事件,见证着社会的变迁历程。新闻报道也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报道理念和媒体变革的客观反映。我国属于重特大突发事故较为频发的国家,事故一旦发生,将对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和谐稳定构成威胁。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此类事故平均每10天左右就会发生1起。新闻媒体作为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媒体必须在突发事故报道中表现得力,才能益于树立良好的媒体形象和长远的发展。因此本篇文章站在历时性的角度,以我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创办至今近七十年里有代表性的突发事故报道作为本研究切入点,在内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话语分析的视角,描绘突发事故报道样本的报道框架,探究形成这些变迁背后的多重因素文章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突发事故报道经历了从无到有漫长的近四十年。在主题框架方面,形成了报道主题由信息性向功能性的转变;具体建构方面,也逐渐呈现更多元灵活的趋势;报道基调打破了“一元话语格局”,更趋理性平衡。此外,在媒介融合的时代浪潮中,《人民日报》同样实现了全面发展,齐头并进,纸媒联动其微博微信,形成了“权威——即时——深入”的传播效应。但在本文的研究中同样发现,《人民日报》在初始创刊后的20年里对突发事件都处于“零提及”的状态,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涉及突发事故报道,并维持了近20年对事故灾情的精简汇报式报道、对领导指示重点强调的报道模式。本文在内容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还将借鉴费尔克拉夫话语分析的视角,从文本的微观维度探究报道的文本编码,从话语实践的中观维度探究传播主体的意识形态和传播意图,最后从社会实践的宏观维度探究框架建构背后的因素,总结出管理制度、媒体社会功能以及媒体内外多重因素对报道框架建构的影响。从而为今后我国媒体在完善并建立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突发事故报道框架及策略方面提供创新思路。
其他文献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税收激励机制具有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新形势下,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战略对税收激励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税收激励机制
电磁继电器作为自动控制开关广泛运用于各种控制电路中,同时它也是一种失效率较高的电子元器件,因其导致整机可靠性水平较低的问题历来受到广泛重视,如何提升继电器的可靠性
目的:通过比较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MIPPO)技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技术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运用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MIPPO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治疗
上海与江浙周边地区对跨界环境灾害突发事件的联防联控,不仅事关上海城市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计,还涉及长三角区域环境生态的共同治理保护、区域一体化的制度建设、区域可持续
当今世界各国创新发展的路径不同,所取得的成果也就不同,本文通过比较世界几个主要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总结了几个国家的发展路径与特征,为我国的创新发展提高一些实际的指导
研究背景: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系指孕卵着床于子宫峡部剖宫产切口瘢痕部位,属于异位妊娠的范畴。由于滋养细胞早期侵蚀子宫肌层,使孕卵着床部位肌层薄弱,加之本病起病隐
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后发国家"而言,一旦转入现代化的轨道,便面临着制定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历史课题。中国共产党关于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确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采用纽扣缝线系统治疗与螺钉固定治疗的效果,并进行临床对比分析,从而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提供选择依据。方法对安徽医
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流派,在审美观念上它不同于中原文化的庄重典雅、注重王权礼制意识,先秦楚人艺术以浪漫神秘、瑰丽奇谲、对称庄严而又灵动多变的审美特质而著称。
在这个“公开课”强力引领日常课堂的时代,我们愈来愈迫切地希望对日常课堂深入思考。虽然日常课堂不能产生令人刮目相看的“上课名师”,但它毕竟是教师大众职业生活的“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