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个人”视角下的思想品德结构探析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_hai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是作用于人的思想品德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的思想品德获得发展的方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清楚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同样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清楚具有怎样品德的人才符合社会需要,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的个人”视角出发,探索思想品德结构,为个体自身品德建构提供目标依据,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理清思路。   笔者概述古今中外有关“思想品德结构”研究视角的发展脉络并进行评析,将“现实的个人”纳入本文的研究视角;并进一步探析“现实的个人”为何能成为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理论基础,分析“现实的个人”的含义和它是思想品德结构形成和发展的人性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思想品德结构的构成--形式、内容、功能,并对之进行动态建构;最后探索生成“现实的个人”视角下的思想品德结构的途径。这对思想品德结构的进一步研究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有一定价值。   本文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研究的根本方法,采用思想政治教育学与马克思主义人学、心理学、教育学多种学科结合的研究方法,并结合自身及当今的社会现实,体验自身应具备的思想品德,来探讨“现实的个人”视角下的思想品德结构。
其他文献
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行业与行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人们逐渐认识到,在一定的区域内部,不同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个环节之间,
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能够协同发展,是关系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背景下,我
新闻暗访是一种备受争议的采访方式,处在法律的“灰色地带”,本文旨在对它的合法性问题进行研究。本文认为,新闻暗访面临着诸多法学理论上的质疑,而我国在立法和司法中并未对这些
学位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发展还处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阶段,农业文明的发展落后与工业文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交错在一起,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