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髋臼前柱螺钉通道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收集30例健康成人骨盆多层螺旋CT扫描数据,男性志愿者15例,女性志愿者15例,年龄25岁~61岁,身高1.6米~1.83米,体重51千克~86千克。将MS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三维仿真半侧骨盆模型,在模型中建立虚拟圆柱体代替前柱拉力螺钉模拟髋臼前柱螺钉固定,测量虚拟圆柱体最大可用直径、长度、虚拟圆柱体置入方向,测量虚拟圆柱体在骨盆前后位、入口位与骨盆正中线所形成的夹角。模拟髋臼前柱顺行螺钉置入方式,测量髂骨外板进钉点(A)与同侧髂前上棘(S)、下棘顶点(I)、坐骨大切迹顶点(N)、髋臼顶点(C)的直线距离。模拟髋臼前柱逆行螺钉置入方式,测量耻骨部进钉点(B)与耻骨联合中点(M)、同侧耻骨结节顶点(D)的直线距离。在相同的三维仿真模型中应用软件切割功能,分离髋臼前柱,将髋臼前柱轴线做为截骨轴线,髂骨外板后上方虚拟圆柱体入钉位点骨质边缘做为切割起点,以垂直于髋臼前柱轴线为切割方向,间隔1厘米连续平行切割,最后将耻骨上支虚拟圆柱体出钉点做为切割止点模拟髋臼前柱截骨获取截骨平面。测量各层截骨平面同心圆直径,记录最小截骨平面同心圆直径。结果:男性髋臼前柱螺钉最大可用直径为(7.0±0.47)毫米、最大可用长度为最大长度为(111.9±3.7)毫米;女性最大可用直径为(5.6±0.66)毫米,最大可用长度为(103.4±3.6)毫米;男、女性螺钉直径大小和长度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虚拟圆柱体在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形成的入钉角度为(39.94°±2.28°)、(20.43°±2.07°)、(42.17°±2.42°),女性为(39.76°±2.78°)、(20.55°±1.94°)、(40.42°±2.88°)。前柱螺钉矢状面入钉角度在男女性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2,P=0.007)。男性AS、AI、AN、AC长度分别为(65.91±5.98)毫米、(58.95±5.01)毫米、(35.62±8.7)毫米、(32.88±4.39)毫米;女性长度为(62.98±5.37)毫米、(50.54±4.7)毫米、(31.53±3.92)毫米、(27.81±2.35)毫米。AS、AI、AN、AC的长度在男女性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BM、BD的长度分别为(23.42±3.1)毫米、(15.36±3.42)毫米;女性为(26.60±3.53)毫米、(12.42±2.78)毫米。BM、BD的长度在男女性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髋臼前柱虚拟圆柱体(VM)与骨盆正中线(PM)在骨盆前后位(∠VMP)、入口位(∠VMP’)形成的夹角分别为(53.96°±2.56°)、(45.65°±1.95°),女性为(54.22°±3.27°)、(54.49°±3.7°)。VM与P’M所形成的角度(∠VMP’)在男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性最小截骨平面同心圆所测直径均大于最大可用螺钉直径。结论:(1).应用基于多排螺旋CT技术和医学图像通讯标准技术所获得的数据在Mimics软件可建立精确度较高的三维仿真骨盆模型。(2).所有男性髋臼前柱螺钉可选用5.5毫米的拉力螺钉,大部分女性可选用4.5毫米的拉力螺钉,但是有一小部分女生只适用于3.5毫米的拉力螺钉。男、女性前柱螺钉位于髂骨外板及耻骨支的入钉点存在差异。男、女髋臼前柱螺钉与骨盆正中线在入口位形成的夹角存在差异。并不能依据髋臼前柱截骨平面同心圆最小直径确定前柱螺钉实际可用直径。髋臼前柱两处骨性狭窄分别位于髂前下棘与髂耻隆起移行处和耻骨上支与髂耻隆起移行处。(3).数字解剖学为骨科基础解剖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该项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