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佛苯和谐之路的一代宗师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_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聂麦西饶坚赞大师是14世纪西藏历史上的著名学者,苯教后宏期改革家。他和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罗桑扎巴是同一代人。他是西藏近代史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改革与创新思维促进了西藏乃至整个苯教界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他从小聪慧无比,过目不忘,触类旁通。18岁时,走出故里,赴千里之外求学,30岁时,以优异的辩才获得了然降巴学位,并享誉前后藏。50岁创建曼日寺,担任曼日寺第一任主持堪布,进行了享誉全藏区的曼日派三大戒律的制定和实施,开始了佛苯和谐共处的再弘期发展,得到仁布巴法王和宗喀巴大师的赞誉。他所创建的曼日寺比格鲁派名寺甘丹寺早建3年,并且聂麦西饶坚赞大师曾拜见宗喀巴·罗桑扎巴请教了相关理论知识。聂麦西饶坚赞大师对本土文化和佛苯和睦相处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堪称“雪域智者之首,雍仲苯教第二祖师”。目前还未发现聂麦西饶坚赞大师完整版的传记,已经找到或公开发行的有三部历史较早的简传和一部壁画上的赞辞,但内容都很少,无法概括大师一生的业绩。至于现代学术研究,关于大师的生平研究成果也是寥寥无几。因此,更加深入研究大师的生平,并重新认识他对西藏文化发展的贡献,有助于西藏整体历史的研究,同时对苯教文化的发展史研究也有直接性的推动作用,对繁荣民族文化事业和建设和谐社会有积极的作用。为此,本文试图从实地调查和现有资料的考证、分析和提取有价值的资料,用历史学、文献学、宗教学以及其它相关理论,借鉴国内外历史人物生平研究著作,探讨聂麦西饶坚赞大师的生平。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研究目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重点、研究方法等;第二章主要探讨大师出生地嘉绒的相关历史和土司、宗教活动场所以及社区之间的关系;第三章分析了大师的诞生与家族情况;第四章分析了早年拜师及其所受教育情况;第五章分析了大师的建树立业情况;第六章分析了大师对苯教寺院制度的改革;第七章分析了大师对藏文化发展的贡献以及大师的圆寂和众徒继承大师的伟业情况。总之,聂麦·西饶坚赞是西藏历史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是西藏近代历史上最著名的苯教文化改革者。他的生平及整体苯教思想的系统研究,对佛苯的融合与共同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特殊作用。通过西饶坚赞大师的生平研究,全面了解他对苯教以及西藏文化发展的贡献,更加深入的研究佛苯和谐共同发展的情况,促进我国藏学研究的发展。他的众多业绩不仅促进了佛苯共同发展,也为中华文明增添了新的内涵。对其生平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客观地了解西藏地区及其他藏区的历史和风俗习惯,而且能更好地研究西藏14、15世纪的社会历史,也可使人们看到藏区思想文化的基本状态。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多廿醇的降胆固醇作用及其酶学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多廿醇(4.0mg·kg-1·d-1)预防组、多廿醇低、中、高剂量(4.0、6.0、8.0mg·kg-1·d-1)组、阳性药
利用钻孔岩心、野外露头、测井等资料,对四川盆地东部金刚矿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古地理及聚煤特征进行研究。根据地层颜色突变面、河流下切谷冲刷面以及沉积相转换面3种
换道过程是常见的驾驶行为之一,也是一种容易引发交通冲突的过程,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使用换道预警系统来提高换道安全性。目前换道预警系统通常采用固定参数进行预警,但由于驾驶
近年来的地震灾害频发,桩基灾害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桥梁震害形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地震作用下桩—土—结构相互作用问题是桥梁抗震研究的一项热点课题,通常情况下计算工作
目的筛查中国眼白化病型(ocular albinism type1, OA1)患者的GPR143(G蛋白偶联143受体)基因,了解中国眼白化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基因突变方式和突变位点的分布特征,以期获得更多眼
医学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是一个单位卫生工作状况和医疗服务水平的综合反映,也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现代管理等现代科学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体现[1]。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在汶川地震后,通过对大量框架结构破坏模式的调查结果表明,现浇RC框架结构中大部分未出现抗震设计所预期的“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目前许多专家、学者在框架
从改革开放到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电梯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精的漫长过程。伴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发展,电梯行业也不断地壮大起来,届时我国电梯行业将
随着港口物流事业的发展,作为港口装卸机械中常用的机型之一的门座起重机的需求量快速提高,起重机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革新。20世纪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肉食结构改善的需求,近几年,草食动物肉产品的价格增长迅猛,为追求经济效益,一股饲养肉牛的热情悄然兴起,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获得明显效益的并不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