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膨润土作为PRB介质去除地下水重金属的试验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k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全球淡水资源储量丰富的国家,位居全球第四,但也是全球人均淡水资源最匮乏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化建设不断的加快、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及矿场的开采与冶炼等因素,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地下水的污染修复关系全人类发展的福祉,对地下水污染的修复迫在眉睫。可渗透反应墙技术(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是一种新型的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也是当前地下水污染修复的研究热点,具有低能源消耗、低成本、与地表环境不会产生交叉污染等优点。膨润土是我国储量丰富的一种矿物粘土,也是一种吸附剂,具有价格便宜、吸附容量大、良好的离子交换能力和对环境无毒无害等优点,在水污染修复方面应用前景广阔。实验以受到铜镉铅污染的地下水作为处理对象,以河南郑州某商品膨润土为原土,以Mg-Al、Fe-Al(1)和Fe-Al(2)三组多羟基聚合物为柱撑改性剂对膨润土进行改性;对改性膨润土进行一系列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用改性膨润土作为PRB的反应介质对地下水重金属污染进行PRB柱模拟试验,探讨PRB对地下水污染修复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得到以下结论:(1)由正交试验可得,悬浮液浓度、柱撑温度、老化温度、老化时间四个因素对膨润土的改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膨润土最佳改性条件为:改性剂:Mg-Al聚合羟基改性剂;悬浮液浓度:3g/L;柱撑温度:(90±1)℃;老化温度:(90±1)℃;老化时间:36h。通过对Mg-Al、Fe-Al(1)和Fe-Al(2)三组改性膨润土中各自最佳的一组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溶液pH值的增大能提高膨润土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率。投加量、反应时间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吸附率,但超过此程度,吸附率维持稳定不在加大。通过对改性膨润土、原土进行X-衍射射线(XRD)与扫描电镜(SEM)分析,改性后的膨润土层间距增大,吸附能力提高,提高了膨润土对地下水污染的修复能力。(2)利用Mg-Al改性膨润土、活性炭、石英砂及铁粉作为PRB模拟柱的反应介质,探讨不同介质比对处理重金属单一污染和复合污染的可行性与时效性。试验结果证明Mg-Al改性膨润土作为介质处理被污染的地下水是可行的。当反应介质为膨润土+石英砂时,反应柱在运行几天后产生堵塞,反应终止;当反应介质为膨润土+活性炭+石英砂时,重金属的整体去除率随膨润土量减少或活性炭量的增加而降低;当介质为膨润土+活性炭+石英砂+铁粉时,重金属的整体去除率高于反应介质为膨润土+活性炭+石英砂时的整体去除率,铁粉的增加提高了反应介质对重金属的去除。改性膨润土、活性炭吸附作用与零价铁的氧化还原作用三者的协同作用降低了地下水中的重金属的量。
其他文献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文化对和谐社会的形成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弊端,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一个迫切问题。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给我们指明了
老铁西工业区再大的历史背景下搬迁或消失,如何以合理的设计与规划手法找回丢失的工业文脉,提出了对策。
工程造价的确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就不再是单单考虑工程质量问题了,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追求尽可能经济是每一个项目必须面对的问
介绍基本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作用,论述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及评估阶段工程造价的计算与控制方法和手段,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贯穿建
潮白河流域是密云水库的集水流域,也是北京市的重要供水水源地。近年来潮白河流域的地表径流迅速衰减,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也威胁到了北京地
育龄妇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即消失,本病被总称为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al syndrome,PMS)。
新闻体制,事关新闻事业的内部管理的权限,影响新闻传播优势的发挥,左右新闻舆论活动范围的大小,也关系新闻价值指向的趋势,因而成为新闻传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深化新闻改革
目前,人们正在热议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的问题,它更是引起了温总理的极大关注。因为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决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而是涉及到诸多领域的社会问题。我们应对这一问题进行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日渐成熟,客户对汽车的美观性要求越来越严格,对外饰塑料件的涂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市场车辆颜色变化的跟踪调查,发现汽车外饰塑料件在户外环境中老化后,其涂层颜色逐渐发黄,称之为“黄变”现象;该现象会造成塑料外饰件与车身本体颜色不一致而产生明显的不协调感,严重影响客户的满意度。因此,分析“黄变”产生的原因,并研究对其防治的方法,是当前各大汽车生产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汽车外饰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