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为了培育创新型经济,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进行干预。其中,公共创新采购(Public Procurement of Innovation,PPI)作为一种新型的创新政策工具,日益被人们认为具有推动创新的重要潜力。本文旨在通过对公共采购促进企业技术创新(PPI)的政策机理进行系统地研究和归纳,透视其背后特殊的因果逻辑,为我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为了培育创新型经济,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进行干预。其中,公共创新采购(Public Procurement of Innovation,PPI)作为一种新型的创新政策工具,日益被人们认为具有推动创新的重要潜力。本文旨在通过对公共采购促进企业技术创新(PPI)的政策机理进行系统地研究和归纳,透视其背后特殊的因果逻辑,为我国政府采购更好地发挥促进产业自主创新的作用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与分析,简要介绍了PPI在国内外学术研究及实践中的发展,解析了PPI的概念与本质属性,并探讨了其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对公共组织多次运用PPI政策工具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展开了深入地探究和分析。研究发现,公共组织多次运用PPI政策工具可以有效激励企业进行持续创新,其背后主要包含四种机制:1.稳定市场预期——需求拉动创新;2.构建技术机会——提升学习效应;3.深度信息交互——加速迭代创新;4.凸显信号效应——纾解R&D融资约束。其次,本文结合博弈分析从数理角度验证了政府多次采购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深刻影响的可能性,形成对前述机理的进一步印证。针对PPI过程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将政府为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的采购订单看作是为企业提供的一份特殊的R&D补贴“契约”,并分别讨论了双方单次和多次交易情形下政府和企业的博弈结果。结果显示,在单次交易中,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削弱PPI的政策激励效应。鉴于此,我们进一步考察了政企双方维持多次合作的情形,此时,双方的交易不仅有约定好的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的“正式规则”,还包括一个基于“声誉”机制模型构建的隐形关系契约。通过求解均衡结果发现,只要企业的贴现因子(对未来收益的预期)能够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企业就会格外重视自己的声誉和长远利益,无动机做出违背长期合约的行为,此时PPI的政策激励效应明显优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水平。表明双方如果能够维持多次合作,将有助于弥补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低效率,进而实现政府与企业的双赢。再次,本文通过对中国高铁产业成功实现技术赶超这一典型事件进行纵向案例分析,形成对理论部分更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和深化延伸。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公共组织多次运用PPI这一政策工具,可以通过需求创造、技术标准构建、深度信息交互、引致外部资源流入四个方面促进企业产生合意的技术创新绩效。最后,为了确保PPI能够顺利实施,更好的融于国家创新政策体系,结合本文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一,重视PPI创新政策工具的运用,具体包括充分发挥PPI在政策组合中的作用,增强政府参与PPI的意愿和能力,维持PPI政策运用的连贯性。第二,构建创新友好型框架条件,具体包括树立良好的创新文化,将创新目标植入组织发展战略,以及完善PPI的顶层设计。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以及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之间的疗效差异,分析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并发症的可能影响因素,并探讨术中一期缝合胆总管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79例,分为一期缝合组(n=41)和T管引流组(n=38),比较两组患者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产业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引导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在这一过程中,为企业减税降费无疑是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由于新三板挂牌企业以创新型、成长型的中小企业为主体,且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因此,本文以新三板挂牌企业为对象研究税费负担对企业升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辅助的突变级数法测度企业升级的综合指标,发现:(1)目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许多不满足国内上市条件的中国民营企业选择到国际股票市场进行融资,以谋求更好的发展。在2010年,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遭受到了香橼、浑水等做空机构的攻击,使得中概股企业受到重创,股价被低估,市场交易不活跃。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境外上市中国企业选择私有化退市回归境内资本市场。完美世界是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国内游戏公司,在完成私有化退市后,通过将资产整体出
近年来,PPP模式在公共文化项目的应用增多,但风险也逐渐显现,如资金需求大,社会资本方可能通过“明股实债”让政府背上高息债务,加重了未来财政压力;由于项目经营性收入低,在建设期常常捆绑其他项目资源如土地进行融资,与现行政策抵触;由于项目付费主要依靠政府可行性缺口补助,容易出现政府财务状态不佳导致社会资本方投资难以回收等。本文以广西某文化广场PPP项目为对象,研究该项目建设及运营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担
公正,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美好理念,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源分配失衡、阶层分化严重等问题凸显,社会公正的内涵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注入新的内容,公正问题更加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点话题。各种不利的社会因素也使得相对“单纯”的校园频频出现不公正的事件,而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校园内的不公正无疑对他们的观念形成和个人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选择14位大学生作
自古以来,人们大多选择滨水的地方为栖居地,世界上很多的大中城市也多以水陆交汇处为发源点,水可谓孕育了人类的文明。滨水地带不仅为城市带来了便捷的水上交通,而且为城市带来了经济效益和大量文化交流的机会,对城市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许多滨海城市的发展迈入转型升级,存量更新的新阶段,人们对于滨水景观的体验也有了更高的诉求,在这个过程中滨水地带成为了承载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生态环境优化和文化功能等
本文运用调查问卷法,以重庆市大足中学为例,研究了高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构成,成员变化,对于学生个体和班级的影响,家长和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关系,家长和教师对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引导以及对比高中三个年级以上几个方面,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切实可行的引导策略。从高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构成来看,学生非正式群体成员人数一般2-10人之间,其中2-5人非正式群体随着年级增长呈下降趋势,超过10人非正式群体随着年级增长呈上升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在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较快的今天,商业银行法人客户业务的风险也在不断暴露,而作为商业银行来讲,提倡采取全面风险管理,特别是信用风险的管理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随着《巴塞尔协议》的不断修改,《巴塞尔协议Ⅱ》对于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法进行了明确要求,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工商银行”或“工行”)作为银行业与国际接轨的排头兵,不仅在历史上有良好的严控风险的口碑,而
经济增长模式由依靠大规模的政府主导型投资驱动向依赖于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全要素生产率支撑转变,是当前及未来长期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主要趋势。资本配置效率作为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表现方面,如何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出发,深入探讨最优金融条件、金融条件扭曲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理论逻辑及其中国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最新理论表明,一国或地区客观上存在一个与其经济发展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正常运作的保证。然而,商业银行的“短期和长期贷款”资本利用模式,增加了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和风险,所以加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的利率化改革也在快速的推进,一方面促进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和创新,另一方面改变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水平。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利率波动将显着增加,这将对商业银行开展的利率敏感业务(例如存贷款)产生影响,直接影响其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