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迈入了迅速且平稳的上升阶段,基本实现了量与质的飞跃,人均GNI已从1978年的155美元提高到如今的8260美元,尚且已经接近于中等偏高收入国家水准,也成为了世界上拥有中等收入群体最多的国家。中等收入阶段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倘若未能完成经济发展方式的完美转换,因而可能会呈现出缺乏增长推力或跌入至经济发展暂停、滞后的状况——“中等收入陷阱”。当下,我国早已进入经济转型的最佳战略机遇期。然而,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变化挑战的逐步加大,加之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日益凸显,如若无法及时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我国将难以持续现行的经济增长速率,甚至无法完成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由此可能会遭遇危机,即“中等收入陷阱”,进而严重阻碍经济健康与稳定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转变。同时,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进一步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立发展基调、拟定经济战略及实行全面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目前,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已引起学术各界较为普遍的关注,但是大多数研究仅仅停留在单方面的理论或影响因素层面。本文将从如何防范“陷阱”为起点,以其影响因素研究为重点,进行如下研究:首先,对“中等收入陷阱”做了细致的理论探究,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以及整理分析日、韩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轨迹的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对规避“陷阱”起决定性、系统性、至关性作用。其中,产业结构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手段方法,产业结构的强化升级与经济开放、技术进步的紧密支撑相关。其次,从“中等收入陷阱”的角度详细剖析了经济开放、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得出经济开放借助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与产业结构升级相互作用,技术进步则分别凭借技术引进、创新及扩散的途径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同时,经济开放与技术进步的交互效应亦会推动产业结构的完善强化。再次,本文根据2015年7月世界银行对国家的分类标准和Felipe、Kumar的研究,基于数据可得性选取49个国家作为样本国,将样本国分为深度跨越组、浅度跨越组、深度陷入组和浅度陷入组四个组别,以1980-2015年为时间期限,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分别考察了深度跨越、浅度跨越、深度陷入和浅度陷入国家组经济开放、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间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措施方法是产业结构升级,亦是防范“陷阱”的重要前提。此外,在跨越组国家中,经济开放、技术进步是促使产业结构达成高级化目标的首要推力。同时,经济开放会明显加大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其中,在深度跨越组国家中,提高国际贸易水平与加大外商直接投资力度会显著增强技术投入、产出和效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进效果,而陷入组国家却缺乏相应的显著性。最后,通过上述理论与实证研究为我国经济发展得到以下相关启示与借鉴:一是我国应当合理引进、使用与配置外商直接投资,积极增进与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建设;二是调整技术投入的结构与效率,通过培养高新技术人才与完善产业制度的方式,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三是以产业结构升级为契机防止跌落至“中等收入陷阱”,以此维护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良好态势的局面,并且具有重大而深切的理论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