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失地农民抗争行动与政府策略——以YJ工业开发区为例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zhz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城郊被征地拆迁的农民群体规模不断扩大,虽然政府一直在调整失地农民的安置政策、安置方式,但依然存在着缺陷,这部分农民的权益仍没有得到保障。由此引发被征地拆迁农民采取包括集体上访等抗争行为作为自己的利益表达手段。本文通过对个案材料的挖掘,重点论述失地农民抗争行动的动机、行动的方式、制约行动模式的因素等问题,并且尝试站在独立角度对基层政府的策略及其决策逻辑进行解读,以期能客观的反映出当前征地冲突的原貌,揭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表达不能的深层原因,为促进社会和谐、同享社会繁荣尽绵薄之力。  本研究在微观的层次上,旨在运用理性行动理论和资源动员理论来分析我国失地农民的抗争行为,并且尝试从失地农民的特定视角探讨政府应对策略的行动逻辑。具体而言,在研究策略上,由于失地农民利益受损与他们的抗争行为之间是一个宏观—宏观命题,在强调政治制度和经济结构对失地农民利益表达行为的影响时,受科尔曼处理微观—宏观关系思路的启发,本研究采取了一种个体行动选择的分析路径:农民因为失去土地导致利益受到损害而形成了某种希望表达的欲求;具有利益表达欲求的人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积极创造行动的机会;对行动成本—收益进行权衡,以做出行动之决策;个体应对利益受损而做出利益表达之行动;(5)个体的利益表达行动被固化为失地农民群体抗争行动结构。本文通过实地访谈,深入案例地区(YJ街道),以“从内外往外看”与“从下往上看”的方法,即从被研究者——失地农民的视角出发,通过他们的解说、回忆,大胆推导出他们对政府行为和策略的理解。以动态的过程反映出失地农民在利益的推动下做出的行为反应,以及政府在农民抗争行为的压力下出于稳定社会的考虑而做出的应急措施。  本研究的创新点:首先,以农民经历被征地后存在着生活困境为前提下,从他们进行抗争行动谋求实现利益诉求目标的角度开展对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直击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根源;其次,在承认基层政府带有“代理人僭越”特色的假设下,从农民抗争行动中遭遇基层政府压力的角度探讨政府的策略与制定策略的逻辑。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人们利益需求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政治参与热情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种方式向政府施加影响。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成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学位
本文对中共执政后我国党政关系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党政关系是我国国家领导体制中的核心关系。党政关系问题的研究对于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深化对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村庄是理解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关键,是乡土中国的基本研究单位,而村庄精英是理解农村的一个重要视角。尽管已有相当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村庄精英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考察村庄,
本文以中国中部某省的一个平原村庄为案例,研究了自新中国成立至2007年中国大陆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变迁。改革开放前,坪村主要存在两种公共产品供给类型,分别是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