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幼虫发育期血细胞的发生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nd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从山东威海某一养殖地区采集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个体发生中各时期的胚胎和幼虫,其包括囊胚期、原肠期、担轮幼虫期、早期D形幼虫、D形幼虫期、壳顶期及稚贝。所采集的样品经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后,用组织化学法观察各时期幼虫的形态变化;同时从栉孔扇贝血细胞单克隆抗体库中筛选出一株荧光阳性较强,与其他组织细胞无交叉性的单抗,用其作为血细胞示踪物,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分析所采集样品中栉孔扇贝血细胞的发生与定位。结果表明,阳性信号首次出现在受精后2天左右的D形幼虫期,阳性血细胞分布在幼虫的外套膜、面盘基部、消化道、消化腺、足等组织器官。可辨的阳性血细胞出现在受精后7天的壳顶期,分布在幼虫的外套膜、面盘基部、消化腺和消化道内及周围,细胞呈椭圆形,直径约为3~5μm。受精后约15天的稚贝期,除性腺外,稚贝的各个组织器官的发育和成贝相差无几,可以明显观察到颗粒血细胞在外套膜、鳃、消化腺、消化道及闭壳肌周围分布,细胞呈椭圆形,直径约为4~6μm。结论认为,栉孔扇贝的颗粒细胞出现在发育早期的D形幼虫期,血细胞分布在与摄食、消化、呼吸有关的如面盘、外套膜及消化腺和消化道等组织器官内及周围。
其他文献
水域生态系统是环境激素最终接纳场所之一,因此,利用水生动物评判环境激素效应是近年国际环境科学与水域生态学研究热点领域之一。轮虫是淡水生态系统主要类群,在生态系统中
该文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根据国内外政府改革和国际渔业管理发展的趋势,对渔业管理的概念进行重新界定.在此基础上,运用管理决策、新制度经济学、法学等理论知识,分析捕捞限额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授予为随机干预实验带来了许多关注,本文尝试探讨随机干预实验在全球范围内的政策影响.随机干预实验不仅是学术界的一大理论创新,更逐渐发展成为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