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校本课程的本土化研发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i3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权力下放,实现了课程权力的三级管理制度。学校具有对课程自主研发的权力,因此形成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展开探讨,其中以实践方面,做为本文的核心部分,采用了案例的采集、对比与分析的方法,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理论方面,主要探讨校本理念的理论渊源,校本课程开发进程中课程资源的理论建设,以及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以此明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问题。实践方面,主要分为国内和国外校本课程开发两个方面。首先,就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总结出其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其次,结合我国目前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及趋势加以总结。我国校本课程以江苏锡山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为典型案例,其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特色,为其他中学,特别是为青海省中学研发校本课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再次,采集青海省校本课程开发案例,对比总结出相应的特点与不足。根据案例分析得出的不足提出策略及建议作为论文的重点与核心部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即课程资源利用、校本教材编订、课程目标制定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这四个维度提出青海省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其中,侧重阐述对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角度开发课程资源利用途径。具体而言,主要要做到:加大校内课程资源利用限度,依据本校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拓宽校内资源利用渠道,延伸校外课程资源外延;强化校内课程资源辐射力度,建立师生与校外环境交流平台。由此激发师生对于本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推动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校本课程的研发。青海省地处西北,具有丰厚的文化、地理、科技、民俗资源。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重视并利用这些资源,势必会为青海省校本课程开发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为本土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带来契机。
其他文献
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化后,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比较成熟的思维方式、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与模式。但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2008年次级贷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演变为经济危机,在各行业企业间快速蔓延,众多企业经济状况陷入困境,企业裁员、降薪、减产、停产不绝于耳。各国政府先后进行积极的经济刺激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种传统与非传统的挑战叠加凸显,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多,必须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积极推动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配置,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整个思想理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这一工作,对于党的事业和国家的未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多次强调,要加强和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中国经济发展正在处于一个关键的过渡转型期,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在这种僵硬制度约束下产生了许多
新一轮课改提出了口语交际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针对这一理念又提出了相应的课程目标。教科书作为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主要载体,自然就上承着全新的口语交际课程理念,下指着具
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是困扰其发展壮大的重要瓶颈,解决融资难问题是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课题。从解决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融资难出发,本文立足于民营企业WS公司的自身条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如何应用MATLAB软件对微地震震源进行定位及动画演示。首先介绍了微地震监测技术的特性和它的发展状况,地震波特点,微地震监测系统等内容,然后介绍了非线性方
雇佣合同和承揽合同作为两种常见的合同,在实践中应用广泛,但由于二者在具体适用范围和适用标准方面存在一些模糊的地带,实践中对同一个合同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可能得出不同的
在快速转型的中国社会中,农村社会结构逐渐从传统走向现代。而农村社会作为中国社会形态的最主要形式之一,它的变化一直受到社会学者的关注。农村中的生命仪式是人类文化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