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掌楸属植物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c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鹅掌楸属植物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以其亲本及杂种Fl的叶芽为材料,利用DDRT-PCR技术,分析了杂种及其亲本基因表达的差异,主要结论如下:   1.Trizol法可获得较高质量与产量的鹅掌楸植物总RNA,可以满足下一步的研究。   2.杂种和亲本之间存在显著的基因表达差异,可归纳为:双亲共沉默型(I)、杂种特异表达型(II)、单亲表达一致型(III)和单亲表达沉默型(IV)。在萌动期和休眠旺盛期,杂种鹅掌楸H×M四种差异表达类型所占的比例均小于杂种鹅掌楸BM×J所占的比例。而在休眠期,杂种鹅掌楸HxM双亲共沉默型(I)和杂种特异表达型(II)所占的比例高于杂种鹅掌楸BMxJ所占的比例,但是,杂种鹅掌楸H×M其它两种基因差异表达类型所占的比例低于杂种鹅掌楸BM×J所占的比例。   3.双亲共沉默型(I)、杂种特异表达型(II)在杂种鹅掌楸BM×J和H×M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均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单亲表达一致型(III)、单亲表达沉默型(IV)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间均无显著差异。杂种鹅掌楸H×M和BM×J不同基因差异表达模型(I、II、III、IV)在萌动期、生长旺盛期、休眠期都存在显著差异。   4.在生长旺盛期,单亲表达一致型(III)与杂种鹅掌楸的叶面积杂种优势呈显著正相关;单亲表达沉默型(IV)与杂种鹅掌楸的地茎和株高都呈显著负相关。
其他文献
细根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主要器官,是元素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细根具有复杂的分枝系统,其形态特征对细根吸收以及周转的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试图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