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知识的传播速度,打破了地理意义上的时空界限,人们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沟通。通过互联网,持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汇聚在一起,形成了虚拟社区。虚拟社区是一个专门化的、没有地域限制的线上平台,联结企业与消费者,传播品牌理念,增强消费者的归属感和组织承诺。虚拟社区的本质是关系集合,为社区成员提供信息支持和情感支持,满足成员娱乐需求、信息需求、社交需求等,增强了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有鉴于此,很多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在线社区,借以开展营销活动。 虚拟社区的成败取决于社区参与的频率和质量。因此,社区管理者通过主题活动、社区声誉等各种手段,激励用户积极发帖。然而,已有研究表明,百分之九十的虚拟社区成员都热衷于潜水,他们很少或者从不主动的发帖,少数积极的发帖者维持着虚拟社区的发展。社会资本是一种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但并不总是积极的。社会规范会降低成员的自我行为控制感,干扰自由决策权,提升成员自由威胁感知和抗拒心理。尤其,处于结构洞的核心成员承担着更多的外部期待和要求,牺牲个人自由和时间,心理抗拒感可能会更强。因此,如何降低虚拟社区成员心理抗拒,提升持续参与意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综述,分析并整理了虚拟社区参与、组织氛围、心理抗拒理论等研究成果,引入自我建构理论,探究互依自我在感知虚拟社区氛围和心理抗拒关系之间的调节效应。本文旨在研究社区氛围如何影响成员心理认知和社区参与行为,以及降低心理抗拒的作用机制。选取小米社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工具SPSS18.0和AMOS21.0对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互依自我负向调节规范压力与心理抗拒的关系,正向调节认可与心理抗拒的关系;心理抗拒对贡献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然而对浏览行为影响不显著。本文提出了社区参与的研究框架,有助于理解如何降低虚拟社区负向影响的机理。